石瓢壶早期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较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较早的紫砂“石铫”壶。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
厉上清 石瓢紫砂壶图片
“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曼生石铫”与“子沾石铫”相比,虽同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显饱满而丰润,后者则刚烈而古拙,这可能是因人的个性而在壶的艺术上表现。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石瓢壶为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后经多人改良,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汉棠石瓢等。但最终万海归宗,同出一源,此款为曼生所创十八式之一。
子冶石瓢
子冶石瓢紫砂壶文字解说
石瓢壶此壶型整个壶身呈金字塔形,三边形组成,壶身丰润饱满,由于重心下垂使用很稳当,更具有极大的观赏性,壶嘴的特色在于短小面有力,为直筒形,使出水更加有力量顺畅,壶钮采用常见的拱桥造型,使整款壶在简单中多了一份活力,壶盖与壶身严丝密缝使此壶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
瞿子冶其人:原名:瞿应绍(1778~1849),字陛着,号子冶,又号月壶,上海人。清嘉庆年代里廪贡生,诗文甚佳,擅篆刻,善绘画,师宗恽南田。一辈子收集保藏古物甚多,宅内摆设皆尊彝及古今著名人物墨痕。一辈子制壶不少,多摹陈曼生之作。他雇陶工多人,用宜兴高岭土制成各式壶模,自个儿在壶上画竹题诗,由友人邓符生篆刻。余年初次制定月壶,称呼“瞿壶”,制壶法未能流传到后世。瞿壶有粗、细二种:粗沙制造工致;细沙皆画竹,非常少数笔,更显古朴。上海开埠后,日人搜求瞿壶,携至东洋,一壶可售数十银洋。咸丰年代里,上海小刀会举事,瞿应绍所藏书法和绘画古董在兵燹中散失,仅有所作《月壶题诗画》留存在世间。
汉棠石瓢
汉棠石瓢紫砂壶文字解说
汉棠石瓢为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所创作,型体老味、飘逸,做工简约,端庄大方,为石瓢中的经典器型。汉棠石瓢继承了顾景舟大师石瓢壶刚劲、挺直的等腰三角形骨架,且更加强调每个点上都有力度,犹如弯曲的钢丝或弯弓之状。
在此基础上又加了几分浑厚,添了几分丰满,使之有骨有肉,温润可爱。线型上则采用直线与弧线的连接方法。壶身口沿下延基本为直线,再往下则与壶体弧线相连。壶嘴前段接近直线,后段则是一段反弧线相连。这样的处理使得壶嘴更有力度感。前段虽为直线,由于错觉效果看上去会有一点外扩,正好与传统石瓢壶嘴外翻成喇叭形之意吻合,只是幅度有所减小。
石瓢壶在行家看来,是一个跌不破的形,虽历经几百年还是推崇倍致,并可能一直延续下去。它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
景舟石瓢
吴永明 景舟石瓢紫砂壶图片
顾名思义,景舟石瓢,是由顾景舟预设制造的,呈椭圆形,上窄下宽,颇具备分寸感,壶身丰满,虽型制为几何型,但每根线条饱含了柔润,景舟石瓢充分了展出了线条的软而韧度。 顾景舟其人: 顾景舟(1915年十月十八号~1996年六月三号)原名景州,多年以前曾用艺名'武陵逸人”、“瘦萍”,余年爱用“老萍”。宜兴川埠上袁村人。不多时就读于蜀山东坡学校。聪颖超出众人,常得学校导长的表扬。 顾景舟穷一生 精神力于紫砂陶艺,不断努力向前,敢于创新,并带领几代人为紫砂事业甜光添彩。他以宽广的心胸,精深的技术,在紫砂进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和章,不傀为一座关紧的里程碑。正如闻名美 术大师亚明先生所评:“紫砂始于明正德,直到现在五一百年,圣手然而十余人。顾景舟当为近现代大师。顾壶可见神州之哲学神魂、文学气息、绘画精神韵味。”
壶型特点
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呈型表面,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直流,简洁见力度,多为暗接处理,溶于壶身整体。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
杨彭年年制石瓢壶,曾分别于陈曼生,瞿应绍合作,诗书画印于一壶,格调高雅,时称三绝壶。一提梁款为沪上八壶精舍唐云所藏,一款存上海博物馆。
近现代,朱石梅,顾景舟亦多制此款传世。景舟曾于1948年同时制得五把,赠于吴湖帆,江寒汀等沪上画坛名宿。亦有高振宇辈,制出椭圆石瓢,也算是石瓢一奇葩。我亦偏爱此款,认为此款充分体现了智欲其刚,行欲其方,刚柔兼施,允克用藏的精髓,蕴精气神韵于一身,可称之为大家,可视为壶之智者。
石瓢造型的要点在于力道,要达此目的,则要协调好石瓢各个线条所构成的三角形的比例关系,身筒、流、把甚至钮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终突出其独特的力度与气韵。
淘壶人馆藏石瓢壶
厉上清 石瓢紫砂壶图片
此款石瓢壶采用了原矿底槽清制作而成,壶容量为380cc,石瓢壶继承了传统的精粹,整个壶身呈“金字塔”形,丰润饱满,由于重心下垂使用很稳当,更具有极大的观赏性,壶嘴的特色在于短小有力,为直筒形,使出水更加有力量顺畅,壶钮采用常见的拱桥造型,三脚把显得特别规整,整款壶呈现出女性特有的清秀之美,刚中见柔,将传统壶型的特色表露无遗,工艺高超。
壶身正面陶刻“莫笑吾痴茶为知己”,旁刻“上清撰”,壶身反面陶刻枝头鸟儿栖息图,落款“上清”,底款印章『上清书画砂壶』,证书“上清陶刻书画,作品證於丁酉年(2017年)”,整款壶纵横交错,严谨而规整,布局合理,构思精巧,值得把玩。
吴永明 子冶石瓢紫砂壶图片
此款子冶石瓢壶采用了原矿降坡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280cc,石瓢壶在继承了传统的精粹,整个壶身呈“金字塔”形,丰润饱满,由于重心下坠使用时便觉稳当、趁手,更具有极大的观赏性,壶嘴的特色在于短小有力,为直筒形,使出水更加有力量顺畅,壶钮采用常见的拱桥造型,使整款壶在简单中多了一份活力。
壶身由吴永明老师自制自刻而成,正面陶刻池塘中的一株荷花,冰清玉洁,出淤泥而不染,壶身反对面诗词,旁刻“丁酉夏月 永明书”,底款『吴永明』,壶底陶刻“纯手工子冶石瓢 怀人”,此壶升值空间极大,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陆小强 矮石瓢紫砂壶图片
此款矮石瓢壶采用了原矿粗黑段砂制作而成,壶容量为220cc,全手矮石瓢略显圆滑的三角形壶身,与三角乳足成呼应,嘴、把与钮三点一线,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显示一种柔顺的美感,弯流壶嘴,出水爽利,桥形壶钮,拿捏舒适,三角壶把变成圆润的圈把,拉长的壶嘴线条柔美。
壶身铺砂装饰,底款印章『晓强制陶』,证书“矮石瓢壶 优质原矿黑粗段砂 丁酉年(2017年)陆晓强书 该壶全手工制”,整款器简洁明快,古穆疑重,刚劲古雅,构思别致,值得收藏!
钟新明 子冶石瓢紫砂壶图片
此款子冶石瓢壶采用原矿底槽清制作而成,壶容量为410cc,该壶古朴雅致,深沉稳重,清和质朴。整个壶身呈金字塔形,丰润饱满,由于重心下垂使用很稳当,更具有极大的观赏性,壶嘴的特色在于短小面有力,为直筒形,使出水更加有力量顺畅,壶钮采用常见的拱桥造型,使整款壶在简单中多了一份活力,壶盖与壶身严丝密缝使此壶具有 极高的实用性。
壶体正面刻绘了月下的梅花,反面刻绘“暗香疏影”,底款印章『钟新明』,证书内容为“此壶采用原矿底槽清泥,由本人全手工精製而成,丙申年夏,钟新明”,色泽鲜亮美观,味道清新,雅韵十足。
张丽萍 矮石瓢紫砂壶图片
此款矮石瓢壶壶体扁圆,壶腹上小下饱,斜面过渡自然,整个壶体呈等腰梯形;壶盖上环型壶钮,似小桥流水,美观大方。壶嘴略弯曲,线条简明,壶把上粗下细,握持舒适,整器虽无一装饰,但却独具美感,看上去端庄贵气之外又显灵动,隐隐中又含有几分亲切柔和之美。
惠祥云 石瓢壶
此款石瓢壶壶身呈梯形,亦曲亦直,曲线柔和流畅,显现出简朴大方之气度。三丁足呈鼎立状制成,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直流壶嘴,简洁见力度,暗接处理融于壶身整体。壶把呈耳式,与壶身之形互补。桥型钮,平压盖,干净利索,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此壶上小下大,重心下垂,造型简练,敦实调和,且壶身磨砂质感较强,带有一股古色古香气韵。
“弱水三千,只饮一瓢”石瓢壶在刚劲中带着秀美,柔和中彰显韧力,历来都深受藏家们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