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壶

仿古壶

类型:圆器

仿古壶源于古代战场上的鼓,鼓作为两军交锋时鼓舞士气的工具,擂鼓助威,鸣金收兵,说的就是它,仿古应为仿鼓。

中国传统的鼓多源于中原,秦汉前已有20余种。虽大小高矮不同,但几乎都是粗腰筒状。

据记载,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

另一说最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邵大亨紫砂壶

邵大亨仿古壶

仿古壶的规矩良多,矮的仿古壶,整体的轮廓线是个长椭圆型,壶的盖子是在椭圆轮廓线外面的。这样盖面就成了大椭圆的一段弧线,盖子本身构成一个中椭圆。中椭圆的下部轮廓线是隐于壶身上端之内的,看不见但必需能感觉到。子口也是个椭圆,这样三个椭圆应该是大小不一样但外形很一致,显得连贯呼应。另外三个椭圆的长轴应该有黄金分割比例关系。直观看,仿古壶的把和嘴与壶口的夹角距离应该完全相等,把与嘴要形成贯气,端部与壶身暗接处要对称流畅且不可以伤壶体轮廓线。壶身要丰满,有膨胀感。盖与壶身要浑然一体,盖沿与壶口沿要平整丰满,如紧闭之双唇。

仿古壶是经典的紫砂壶型之一,经数百年无数名家锤炼,可谓是炉火纯青。

程寿珍紫砂壶

程寿珍仿古壶

是仿古还是仿鼓?

关于仿鼓与仿古之论,翻看紫砂的历史书籍,能看到最早的仿古壶是邵大亨首创,仿古本应该是仿鼓,不知道什么时候写着写着变成了仿古。有人以为,先有仿鼓,后有仿古这称。

据清邵大亨所制此款壶时,称为仿鼓壶。细观壶形,上下约缩,腰略鼓,状犹如一扁鼓。另据邵氏景南曾制有太极鼓壶传世两者眉目之间多有相似之处,想必是此款壶式之名的最初由来。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仿古壶

顾老壮年精力正旺时,曾以大亨此款壶为楷模,心追手摹,潜力专研,得益良多,可能是敬先人之遗风。又概“古”通“鼓”音后多以仿古壶称之,更多含追慕之思。至于冰心道人程寿珍系邵友廷之养子,嫡邵氏一系,当时所制亦多称仿鼓。

工艺特点:

身筒:呈鼓型,所以又称仿鼓。

底部:仿鼓壶收平底多。

肩部:仿鼓壶肩必须高耸挺拔才有气势。

颈部:仿鼓壶留短颈。

子口:仿鼓壶子口呈一线。

提钮:仿鼓壶提钮和盖之间略有颈隙,提钮为等比例缩小的壶身形状。

气韵:仿鼓壶的气势要有十面张力,也就是一个充满气的牛皮大鼓那样。


 --- 淘壶人馆藏精品仿古壶 --- 

惠祥云仿古壶

此件仿古壶,惠祥云采用大红袍朱泥制作,色泽大红,艳而不妖,砂质明显,质感丰富。仿古壶是光器中的经典造型,古朴大气,匀称耐看。壶身犹如扁鼓,上下约束,腹部鼓胀圆润,无扁塌之虞,拱起的壶盖内含乾坤,作者将一朵五瓣菱花做到盖内气孔处,富有巧思。

长弯流,转折呼应重心上提的环形耳把,扁钮状如壶身,和谐相应,巧妙凸起,引导整壶重心上移,流、把、钮搭配合宜,收展有度,使得整壶气韵充沛,彰显出协调动势。此器敦庞周正,骨肉亭匀,力蕴内中,线条收放自如,有一气呵成之畅。事顺合意,一器足矣,值得藏用。


恽志培紫砂壶

恽志培仿古壶

此壶为恽志培选用原矿底槽清,全手工精制而成,泥色温润,古朴雅致。整壶造型经典,扁身鼓腹,圆润饱满,曲线流畅,弧度优美。矮颈宽口、压盖扁钮,钮、盖、身三位一体,线条流畅明快。弯流挺拔,出水爽利,耳把饰以耳垂,姿态典雅。

作者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敦实稳重的壶型,整器内敛沉稳,力蕴于内,各处衔接一气贯通,可窥见作者扎实功底,手感极佳,易于泡养,实用性强,值得拥有品赏。


余伟辉紫砂壶

余伟辉仿古壶

此件为摹古传统经典,采家藏优质黄龙山原矿红皮龙,以全手超薄胎工艺精制而成,余伟辉深谙此泥特性,经窑火淬炼后胎质致密若金玉,砂粒隐现间泛出温润宝光,仅需数泡香茗浸润即现包浆之美。

身筒取扁鼓之韵,腹部圆鼓饱满,雄浑中暗含挺拔气势,丝毫无扁塌臃滞之虞,壶肩作平缓过渡,向上收束为短颈阔口,口盖沿子母线吻合严密,盖中央珠钮扁圆有劲。一弯流自肩部顺势而出,姿态匀称优雅,圈把下带垂耳,蕴力如弓,与壶流对应和谐。整器做工考究,尽显古雅气韵,置于茶案之上,由内而外散发出沉静韵味,自成一景。

相关壶型

相关作品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