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棠石瓢为徐汉棠大师设计创作的一款石瓢壶,在景舟石瓢的基础上创新、变化,是当代经典的石瓢壶型。汉棠石瓢壶的壶身线条,相比景舟石瓢多了一些变化,有骨有肉,壶底三钉足将壶身稳稳托起;壶腹线条圆融,显得古朴而丰满。壶盖为截盖,和壶身线条连接自然顺畅,宛若一体,这点对制作精度上要求很高。
壶钮为桥梁钮,壶钮和壶盖线条似断非断,似连非连。壶嘴为弯流,韵味十足,壶把拿捏舒适,泡茶体验佳。整壶中心降低至壶腹,不同于普通石瓢的二弯流曲度圆滑,蜿蜒若凤首,圈把承接于壶腹底部,流把与重心保持于同一水平面,横向空间延展开来,维持了整体的平衡性。
与景舟石瓢相比,其壶盖直径加大加高,壶钮高耸,其视觉上更加丰满圆滑,整体宛若贵妃醉酒,独具别样风情与诱惑的魅力。
--- 淘壶人馆藏汉棠石瓢壶 ---
徐曲制汉棠石瓢壶(徐汉棠书·鲍仲梅铭)
《汉棠石瓢》为徐门紫砂的传承经典代表作之一,此壶为徐曲老师在爷爷徐汉棠指导下制作完成,并由鲍仲梅大师镌刻装饰。整器古味盎然,泥色浑厚朴拙,线条过渡柔和,壶腹丰润饱满,桥钮微扁,舒朗大气。弯流自下而上,曲线上扬,出水爽利,与圈把相对称。流、把、钮转折柔顺,隽永耐看。
壶身由省大师鲍仲梅通刻竹图,并配以“清韵”二字。整器柔中带刚,端庄典雅,气韵充沛,简约之中不失细腻,尽显大匠之风,乃欣赏、把玩、实用之佳作,值得收藏。
鲍玉梅制汉棠石瓢壶(曹婉芳书铭)
壶身身量略矮,底部三钉足缓解了这一状况,壶腹饱满,线条上收,合拢成圆壶口,一顶圆圆的截盖压子口,与壶口吻合紧密,气密性很好。盖上一拱桥钮,线条润泽圆滑,承接左右。一变嘴浅浅胥出,出水顺畅断水彻底,圆圈耳把连接上下,端握得宜。壶身正面陶刻“饮者寿 乐未央 宜子孙 大吉祥”,落款“辛未年”;反面刻绘一鸭于水中捕鱼之景,细致生动。
此器古朴大方突出紫砂气质,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给人轻灵稳重之感,图文结合,颇具生活情趣,同时亦能令人有所感悟。
吴建林制汉棠石瓢壶
采用了原矿清水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390cc,此壶造型简练,简约中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飘逸顺畅的线条构成的形态优美动人,溢露出青春的激情和活力。壶身,钮,嘴,把,比例协调,平朴中显出作者的厚实功力。壶盖和壶身之间,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自然精妙。壶嘴弯流而出,造型轻盈,出水顺畅。壶把上粗下细,握持舒适。壶身略显扁平,呈圆台形,宁静中彰显雍容之势。三个小尖足支撑起整个器型,平实中增添了一丝的童趣和灵气。
壶身周围采用特色美的“吴式绞泥法”装饰,盖款印章『吴』,底款『建林制陶』,此壶通体流畅,曲线优美,古朴大方,用泥温润,制作精美,格调高雅。
张年秀制汉棠石瓢壶
《汉棠石瓢》为张年秀老师选用原矿四号井底槽清泥料制成,此泥为黄龙山四号井底槽清制成,陈腐时间长,砂性凸显,透气性佳,泡养易包浆,经得起明火煮茶,具有特色!(注:使用中高温下切勿加冷水,否则热胀冷缩开裂)
汉棠石瓢顾名思义乃是徐汉棠大师制作的器型,该壶的造型在师承顾景舟大师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创新,继承了景舟石瓢的刚劲、挺直的骨架,添加了几分丰满,使之有骨有肉,温润细致。张老师制壶向来细心,流、把、钮、足等各处细节与壶身的衔接处理更加到位,工艺精湛自不必多说。
壶体陶刻装饰,正面刻“碧水长流”四字,落款“己亥夏司磊”,反面刻山水人物图画,只见一竹屋依山傍水而建,屋边山石嶙立,松柏苍翠,一人立窗边望向远处。刀法细腻,笔触生动,细致传神。
可玩可赏之美器,荐藏!
胡海菲制 编号918863
原矿紫泥 容量200cc
胡海菲制 编号918807
原矿底槽清 容量200cc
徐伟强制 编号917238
原矿大红袍皱皮朱泥 容量320cc
张年秀制 编号689159
原矿四号井紫泥 容量220cc
徐曲制 编号918084
原矿紫泥 容量360cc
鲍玉梅制 编号024502
原一厂老紫泥 容量410cc
鲍玉梅制 编号024504
原一厂老紫泥 容量320cc
徐曲制 编号920420
原矿自拼紫泥 容量33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