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生天鸡壶

曼生天鸡壶

曼生天鸡壶

曼生天鸡壶:在魏晋至唐初甚为流行,亦称“鸡首壶”。多系青瓷器,也有陶质的。以壶嘴作成鸡首状而得名。在盘口壶肩部一面是鸡头,另一面是鸡尾,前后对称。鸡头多系实心。西晋鸡头壶短小无颈,流可通,也有不通而仅作装饰的,肩部有系,鼓腹小底。

曼生天鸡壶:在魏晋至唐初甚为流行,亦称“鸡首壶”。多系青瓷器,也有陶质的。以壶嘴作成鸡首状而得名。在盘口壶肩部一面是鸡头,另一面是鸡尾,前后对称。鸡头多系实心。西晋鸡头壶短小无颈,流可通,也有不通而仅作装饰的,肩部有系,鼓腹小底。

李慧芳 曼生天鸡紫砂壶图片 利永藏

东晋鸡头壶有颈,圆口,并出现壶柄,柄作鸡尾形,桥形方系。南朝时壶身增高,颈细长;鸡冠口高,洗口也高。隋代壶身更加修长,洗口领增高,鸡头作昂首曲脖打鸣状;柄与肩部几成垂直,柄上有龙形之类塑贴;系的制作也趋于复杂。

“天鸡壶”的壶铭为:“天鸡鸣,宝露盈。”含义是:鸡鸣时分,珍贵的露水采集满了。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无水则无茶,茶之色、香、味都需通过水才能体现。茶道中,露水、雨水、雪水等称之为“天水”,井水、泉水、河水、湖水等称之为“地水”。未受污染的“天水”,活水的井水,泉源源头水,都是沏茶的好水。唐白居易《晚起》诗中写道:“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也精彩描述了用梅花雪水煮茶的韵味。古人认为,采集露水须在凌晨第一缕阳光出来之前,因此时的露水属阴性,用这种露水煮茶最为清香。

陈国良 曼生天鸡紫砂壶 利永藏

此壶造型犹如昂首鸣啼的大公鸡,抽象简练,气韵生动,“天”字还说明了此鸡的至尊地位。铭文从壶形出发,短短六字就把古人崇尚“天水”,讲究阴阳太极的养生茶道展现得淋漓尽致!

  天鸡壶的由来  

汉代《韩诗外传》中将鸡称为具有文、武、勇、仁、信五德的“德禽”。

西晋、东晋的墓葬中有大量陶瓷鸡和鸡舍出土。

以鸡为装饰的瓷器盛行一时。

宜兴窑描金彩绘天鸡尊 图片

鸡首壶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公元265~316年),由浙江地区的越窑首先创制。到东晋时,鸡首部分的作用逐渐由装饰性变为实用性,鸡首与壶腹相通,成为可以出水的流部。至唐代(公元618~907年)初年,鸡首壶被新出现的执壶所替代,逐渐消亡。

"鸡"与"吉"谐音,鸡首壶延续使用了数百年,反映出在那段战乱频繁的年代里,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望。

鸡首壶流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瓷器大发展的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大批中原居民和士族地主纷纷南下,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制瓷工艺逐步提高,北方瓷系出现,从此我国制瓷业形成南北两大系统,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晋 德清窑天鸡壶图片

在南方,以瓷器制造为主的手工业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奠基于东汉的青瓷烧造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东南沿海的江、浙、闽,长江中下游的川、鄂、湘、赣都相继设立瓷窑,著名的越窑、德清窑、洪州窑、瓯窑、婺州窑、岳州窑等先后出现。这一时期的瓷器种类也不断增加,除罐、尊、壶、碗、盘、洗、耳杯等外,还有鸡首壶、香熏、唾盂、虎子、砚台、镇墓兽、莲花尊、猪圈、鸡笼、灶、多格盒、水注等等。

清早期 朱泥天鸡壶配瓷壶图片

装饰内容也更为丰富,堆塑、贴花、模印、刻划、镂孔、施彩等工艺的使用,使得瓷器造型生动,样式繁多。有的将整个器形做成动物形状,如卧羊形、蛙形等,有的则捏塑动物头部,如鸡头、羊头、虎头等为装饰,以祈求吉祥和辟邪。后者占了动物类装饰内容的绝大部分,鸡首壶即为其中具代表性的器形。

相关作品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