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舟石瓢壶,古称“石铫”,这个称谓直到顾景舟援引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开始,才变为“石瓢”并正式沿用下来。石瓢壶自古就被文人墨客所激赏,被称为“壶中君子”,石瓢的壶型在历代大师的承袭变化之下,有很多的种类,其中较著名的是景舟石瓢和子冶石瓢。景舟石瓢和子冶石瓢一样,都是以人名来命名的。景舟就是顾景舟,他是20世纪伟大杰出的紫砂艺术家。

景舟石瓢,是他的一个代表作品。顾景舟曾经在上个世纪40年代末,制作了几把大石瓢壶,赠送给上海的几位文人、书画家。这里面包括江寒汀、吴湖帆、唐云。近些年来,这几把壶在拍卖会上屡次出现,成交价格都在上千万元。可能大家会认为“景舟石瓢”是顾景舟原创设计的,其实并不是。早在顾景舟之前,就有人做过这样的茶壶,这个人就是陈光明。他是清末紫砂艺人,年龄比顾景舟要大上五十多岁。陈光明制做的石瓢一般被为“光明石瓢”,而景舟石瓢就是在光明石瓢上稍作修改得来,对比看这两把壶已经非常接近了。

景舟石瓢壶是典型的石瓢造型,壶身接近梯形,重心稳定,比例恰当,曲线柔和流畅。它的壶钮是大方桥梁钮,直嘴粗壮,简洁有力度暗接于壶身,仿佛是从壶身中自然生长出来三角壶把,浑厚有力,壶底有一定的弧度,三足是钉足,又称围棋足,形如围棋子,足与底面结合是明接的,清晰利落。景舟石瓢它是一个具有肉感的壶型,气足饱满、雄浑有力。


 --- 淘壶人馆藏景舟石瓢壶 --- 

胡海菲全手工制景舟石瓢壶

此壶摹古而作,以景舟石瓢为型,精选原矿青段泥全手工制成,泥色古雅清丽,造型简约大方。壶身呈八字造型,丰润饱满,曲线柔和流畅,平压盖、桥钮,拿取自如,直流简而有力,出水顺畅,壶把上丰下敛,与壶身之型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底部三足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

壶身正面刻梅花绽放之姿,配以“只留清气满乾坤”,反面刻“细嚼梅花雪乳香”,以表梅之清润韵香,诗情画意,茶韵悠悠,观赏性、实用性俱佳。

许文军制全手景舟石瓢壶

此壶以经典壶型石瓢为基础,精选原矿紫泥全手工制作而成,泥质细腻,色泽温润雅致。整体造型简约大方,壶身呈金字塔形,丰润饱满,压盖之上以桥钮装饰,直流简而有力,出水顺畅,壶把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

壶身通篆山水,刻画细致,好友相约坐船钓鱼,共赏大好河山美景,画面活灵活现,皆由作者空刻完成,足见其功底之深厚、工艺之精湛,是一把欣赏、把玩、实用皆宜的佳作。

何华林制景舟石瓢壶(一泉书铭)

此壶为作者以景舟石瓢为型,以黄龙山原矿大红袍作胎,全手工精制而成,泥色明润雅致,造型简约大方。壶身呈八字造型,丰润饱满,曲线柔和流畅,平压盖、桥钮,拿取自如,直流简而有力,出水顺畅,三角壶把上丰下敛,与壶身之型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底部三乳足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

壶身由一泉(徐囯忠)铭刻,正面刻绘芦花摇曳,反面陶刻李煜《望江南·闲梦远》诗句“芦花深处泊孤舟”,清韵绵长。整器骨肉亭匀,气韵充沛,成色佳,易泡养,是一把非常实用的品茶利器,性价比颇高。

盛龙全手工制景舟石瓢壶

壶身呈上小下大的石瓢样,底部和壶腹均呈小弧面,直流壶嘴略呈锥形,嘴口似喇叭状,出水爽利。壶盖质薄而形坚,气密性佳。壶把呈倒三角样,比例得当。壶壁正面绘刻一老翁正在赏壶,其神态、意韵均可圈可点,反面镌刻“壶乐人生”简单四个字,就将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此壶将陶、书、画、刻手法珠联璧合,文人气息浓郁,秀巧精工,乃典藏之佳品。

景舟壶,是紫砂技艺的转折点,弱水三千非吾饮,君子恬啜石瓢露。景舟石瓢壶是一段技艺的传承,亦是对紫砂文化新时代的解读。

相关壶型

相关作品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