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栏壶: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由陈曼生首创,为经典传统壶型之一,是壶型变化较多的一款壶。井栏壶,单说曼生井栏,就有很多样式。
曼生制壶知己彭年到访,互交茗壶心得。恰一丫环于院中井边取水,栏高水深,丫环腰身弯得似一只彩虾,二人见状相视而笑。曼生当即描绘开来,数遍终成一壶。彭年曰:“此壶命为汲水壶如何?”曼生摇头曰:“此壶天成,唯曰井栏。”
井栏一词,传统文化中多见,如“命理之学”中有“井栏”一格,陈式老架二路太极拳谱第四十一式为“回头井栏直入”。实际生活中的井栏即井之护栏,亦名井床,井幹。古人掘井多置井栏,有的还置井盖,井顶,井亭,它们即可护井,又能起到美化环境作用。井栏使井口高于地面,在实际生活中至少有三种功能:
第一、防止沙尘刮入井中,污水流入井中,起到清洁卫生的作用。加盖井盖,还可阻挡顽童向井中撒尿,歹人向井中投毒。
第二、防止人们因天黑或醉酒而不慎跌入井里,特别防止寒冬井边冻冰时汲水人滑入井里。
第三、防止井水外溢。井溢在古代被认为是“妖象”。
至于说井栏对环境的美化作用,一是井栏材质之美,如唐、宋、元宫中和贵族就有以金银玛瑙宝石镶嵌井栏的;一是井栏刻字之美,既井栏上镌刻的井名等文字,后者的艺术价值更大些。金石家叶昌炽在<语石>一书中,对苏州的古井栏做了一番调查考证,得宋元井栏拓片十余通,其中以杉瀆的“亨泉”严衙前的“复泉”,画禅寺的“方便泉”等甚是著名;书法家顾廷龙还将复泉井栏上的铭文拓下来,装裱成一本大开册页,由吴湖帆作画,章太炎、钱玄同、胡适、张元济、容庚等名人学者题咏,可见学术界人士对井栏文物的珍重。
井栏壶的造型多样,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井栏壶的众多款式,看你见过几种?
闵聪制 井栏紫砂壶图片
此壶为老师全手精制而成。身以井栏为形,意趣盎然;嵌盖设计,气密性佳;盖上一顶桥钮,古味浓厚;一弯流曲而微妙,配以正耳把,搭配的恰到好处;原矿段泥作胎,调以细砂,透气性佳。壶身正面陶刻“雅量含高远 诗书见古今 ”;壶身反面刻绘山林人家。
荣耕制 全手腰圆井栏壶
杨涛制 全手井栏紫砂壶图片
吴锡初制 高井栏壶
井栏是传统壶型,以其古朴沉稳深受人们喜爱,全手工制作,传统器型,做工极佳,这款井栏壶壶身是由弧线构成柱体,壶钮同样为柱体,管状流斜斜向上,略微呈水平状,环形壶把中心略为下沉,与壶嘴相呼应,构成悠扬的气势,整款壶器型简单,线条凝练,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顾婷制 冰纹井栏壶
此器与传统器型井栏相比,器型较矮。运用原矿老黄段作胎,泥料珍贵,质坚而温润,用其品茗,茶汤顺和平适。整壶以嵌泥工艺装饰,形成冰纹效果;身以井栏为形,意趣盎然;嵌盖平缓,与身合融;矮柱钮与身统一,并饰以树皮肌理,颇具自然之趣;圈把、直流纤细,与壶身形成强烈对比,但却不失美感。此款井栏:嵌精细、线流畅、面平整、体饱满,这都是藏匿于作品中且决定艺术品格高低的重要元素。
束凤英制 毛国强书铭 井栏壶
此为紫砂经典器型井栏壶,由毛国强大师铭刻,运用原矿龙山名砂紫泥作胎,泥料珍贵,泡养效果极佳。身以井栏为形,意趣盎然;嵌盖平缓,与身合融;高柱钮与身统一,拿捏得当;一弯流曲而微妙,胥出自然;飞把圈大,端握舒适。壶身正面陶刻“心洁益寿 厚德延年”,落款“乙亥年 一粟书”;壶身反面刻绘一树梅花。此款井栏:刻精细、线流畅、面平整、体饱满,这都是藏匿于作品中且决定艺术品格高低的重要元素。
范伟群制 随菱井栏紫砂壶
此壶采用了原矿段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430cc,壶体为菱花式造型,壶身略成扁圆状,盖为厚实的平盖,从整体上看与整个壶形更显协调,器身由极精简的线面组成,流线丰满光润,桥型壶钮向下发散开去,布满全壶。壶体局部结构与鲜明的棱线相衬,柔中见刚,刚柔相济,且相得益彰。整器线型流畅,盖与口互换吻合,分毫不差,经烧成后不变形,确非易事,成壶精致到位,工与技艺严谨,不愧为筋纹大家之杰作。
周伯娟制 刘伟涛铭 全手井栏紫砂壶
此作为周伯娟老师与刘伟涛(装饰)老师联手演绎,原矿清水泥色泽温润,壶身线条柔和,腹宽平肩,嵌盖融合,壶身形状如一口内藏泉眼的水井,历史沉淀,沉静安然。壶钮呈柱础之形,拿捏方便,与盖、肩并看,则如水面波纹缓缓漾开。短嘴直流,娇小可爱,倒耳把弧度圆滑,相得益彰。壶身刘伟涛老师铭文“井养不穷”,叹美井德,愈汲愈生,给养于人。此壶恰到好处地演绎了刚与柔、儒雅与温婉相结合的美。
储立强制 六方井栏紫砂壶
原矿紫泥作胎,配以通透绞泥工艺。此壶以紫砂经典器型井栏壶为基础,上敛下丰,壶钮至壶底均为六方造型层叠相加,直流、飞把亦为六方,口、盖衔接紧密,气密性好,盖面与壶身均以绞泥工艺装饰。
将立体几何入壶,配以绞泥工艺装饰,器宇轩昂,面容新颖,可谓是在稳重中求变化,严谨中显明朗,达到了传古意、觅新风的效果。此壶秩序严谨,有着师古不泥之态,正是作者沉淀后所想表达的思想和态度。
六方井栏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