觚棱壶

觚棱壶

类型:方器

觚棱壶“方中寓圆,圆中见方”,是紫砂壶方圆交融造型的代表之一,它是仿古代觚棱设计的。

此壶形俯视呈四方形,侧面看又有覆斗状,但又不是直棱角的覆斗,像两条斜边向外弯曲的梯形。这样的上下变化全依靠自壶盖延伸下来的四条弧线的连贯与过渡,非制壶高手不能为。

宝庆紫砂壶

▲1916年宝庆款、吴昌硕刻 觚棱紫砂壶图片

觚棱,有两种器物,都称“觚棱”,一是古代建筑上的名称,一般指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其《西都赋》中,以“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爵”描写长安。王观国《学林·觚角》中“所谓觚棱者,屋角瓦脊成角棱瓣之形。故谓觚棱”。

▲瓦脊

二是古酒器,后又演变为用于祭祀、陪葬的礼器。

据邓实《明清各名家砂壶形拓》中《阿曼陀室制砂壶》称:“觚,为古酒器,容酒一升。形方,四面有棱,今世传尚多,唯方者少而圆者多”。

青铜觚

▲商后期(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青铜方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早在明代,制壶名家李仲芳就制作过觚棱壶,以后经过历代名家的传承与演变,觚棱壶成为经典的壶型之一,尤其是成为曼生十八式的经典壶型。

李仲芳,紫砂名手李茂林长子,时大彬门徒,且“为高足第一”。

李仲芳紫砂壶

▲明李仲芳觚棱紫砂壶图片[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品]

美国芝加哥艺术馆藏有一把曼生觚棱壶,高7.4厘米,长14.3厘米。

壶身一面刻“觚棱”;另一面为曼生幕友郭祥伯所刻铭文“棱可模,觚不觚,取其精,意遗其粗。祥伯铭”。把梢有彭年印,壶底钤阿曼陀室印。

曼生紫砂壶

▲曼生觚棱紫砂壶图片[美国芝加哥艺术馆藏]

觚棱壶方圆之间展现无穷的魅力,有的制壶者侧重方,则整把壶的筋骨感强,多一份傲然与挺峻,如曼生觚棱壶;有的制壶者侧重圆,则整把壶圆融感强,多一份圆通之意,如黄玉麟觚棱壶。

▲清嘉庆杨彭年制、陈曼生及杨彭年刻 觚棱紫砂壶

此壶于2015年拍卖会上以356万元高价成交


▲清黄玉麟制、吴昌硕刻 诗文觚棱紫砂壶

觚棱壶,方圆演绎变化之间,传达了儒家的处世哲学:

应智圆行方,外圆内方,绵里藏针,而不要锋芒毕露,凡事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取精遗粗。

有将“觚棱”壶写成“弧菱”、“弧棱”或“觚菱”者,都是不准确的。

吴云根紫砂壶

▲吴云根觚棱紫砂壶图片

吴云根把传统的觚棱壶形由握把改为提梁,圆润的壶体与直角提梁所营造的空间,构成了实与虚、圆与方的对比效果,使茗壶更具浓郁的古色古香韵味。

吴云根紫砂壶

▲吴云根觚棱提梁紫砂壶


 --- 淘壶人馆藏精品觚棱壶 --- 

何卫枫紫砂壶

何卫枫制 觚棱壶

此件觚棱壶,选用原矿段泥全手工制作而成,成色金黄微褐,且胎质中砂粒细密,流露出古朴拙重的味道。壶身呈收口四方形,底部四面分别开犴门足,整体上敛下宽,四角修圆,过渡和顺畅达。

方口无唇,穹盖压合严密,桥梁钮内孔圆融,外呈三瓣弧形,极富特色。曲流似圆而方,棱方把趁势挺立,左右对应,搭配甚妙。整壶器型布局合理,线条稳健流畅,营造出圆与方的对比,望之有棱,抚而无锋,更具古色古香之韵致。

袁辉紫砂壶

袁辉制 觚棱壶

此孤棱壶为袁老师全手工精制,采用原矿底槽清为胎,造型设计上与常见孤棱壶不同,线条秀美,更显古雅,更有厉上清弟子曹亚男老师书刻装饰,文人气息浓厚。此壶整体以“方圆结合”为主题,身筒呈浑方形,边角修圆线,方圆相融,浑朴大气。

高口颈,壶盖上塑以圆桥钮,与方盖形成方圆对比。流与把皆为四方,但亦是方中有圆,暗合紫砂造型“方不一式,圆不一相”的本质。壶身由曹亚男老师陶刻装饰,正面刻“坐饮荷花二三朵”,反面刻绘残荷图。整器方圆结合,书画相应,气韵协调统一,值得品赏把玩。


徐鸣浩紫砂壶

徐鸣浩制 觚棱壶

此件孤菱壶以原矿紫泥调砂,全手工精制而成,壶表质感强烈。器身形若方斗,将四条侧棱圆化处理,方而圆浑,由下至上渐敛,延伸为直颈方口,弧线过渡平滑。

盎盖与壶口密合,桥钮设计独特,内孔圆,外呈三瓣弧形,壶底平整,假圈足留出四个犴门,三弯流,圆耳把,棱线清晰利落。整器方中寓圆,刚柔互济,素面无饰,以别致的形体设计展现紫砂之韵味。


汤玮紫砂壶

汤玮制 觚棱壶

此件弧棱壶,以原矿紫泥为胎,泥色紫润,砂粒明晰,胎骨坚致。弧棱壶造型古朴内秀,方中寓圆,在方圆过渡之间展现着无穷的魅力。此壶型全手工制作成型,难度颇高,壶体四面拼接成型,而边角修圆,底宽肩窄,形成上收之势。盖面穹隆,上塑拱桥钮,简雅大方。

方圆结合的流与把,既有方器之坚毅之形,又具圆器柔和圆润之韵。整器方中寓圆,圆中见方,着实奇特,藏用俱佳也。

相关壶型

相关作品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