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觚棱释义
“觚棱”也写作“觚稜”。
一代表宫阙。宋·王观国《学林·觚角》说:“所谓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谓之觚稜。”《文选·班固·西都赋》有:“设璧门之凤阙,上觚稜而栖金爵。”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达京华。”郁达夫《偶成》诗:“不羡神仙况一官,觚稜那复梦长安。”
二借指京城。宋·秦观《赴杭倅至汴上作》诗:“俯仰觚棱十载间,扁舟江海得身闲。”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诗:“无端又作觚棱梦,醒视扁舟落五湖。”
三表示故国。梁启超《游箱根浴温泉作》诗:“忽起觚棱思,乡心到玉关。”
四描写棱角。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时河冰方结,觚棱如锋刃。”
五比喻刚烈。清·方文《喜左又錞见访即送其归里》诗之一:“时危明且晦,未可太觚棱。”
二、造型特点
壶身呈方形,有一种由内而外的鼓胀感。弧形四壁由下而上渐收敛,壶盖造型一如壶身,上有三曲桥形钮。
《周髀算经》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圆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圆与方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无方就显不出圆。方与圆在美感上有迥然不同的特征,过圆则臃肿柔弱,过方则僵硬生涩,方圆交融的壶制作难度大。
“觚棱”壶,俯视呈四方形,侧面看又有覆斗状,但不是直棱角的覆斗,像两条斜边向外弯曲的梯形。盖、颈是小四方,底部相比上部大出很多。上下变化依靠自壶盖延伸下来的4条弧线的连贯与过渡。身筒基本上呈方形,壶把呈圆环状,圆把和方身的搭配极协调,开狂门成底足。
李仲芳制觚棱壶
在曼生之前,明代李仲芳就有“觚棱壶”。曼生式是四方二弯流,李式为四方一弯流;曼生式为四方环把,李式同为四方环把但上端起翘带飞。此外,曼生式少了条与壶口平行的线。
三、作品欣赏
(1)杨彭年制、陈曼生铭 觚棱壶
胎质细腻,呈紫褐色。覆斗状,直口,矮颈,硕底,四角边足,直流,圆环飞把手。盖为坡式桥顶。壶底刻有“阿曼陀室”四字篆书款,壶盖内刻有“竹溪”款。《阳羡砂壶图考》上卷载:“吴月亭,字竹溪,为杨彭年后辈,善雕刻”。壶身之上一面刻《菊蟹图》并题“於陵子题刻”。另一面铭“旭初仁妹大人赏玩”、“寿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姪听泉赠”。此壶整体造型有方中寓圆、圆中见方的奇妙特点,被誉为早期紫砂壶传统器皿中的“上品”,具有浓郁的古色古香的韵味。
(2)吴云根制、戴国宝刻 觚棱壶
(3)黄玉麟制 觚棱壶
(4)俞国良制、东溪刻 觚棱壶
(5)华健制 觚棱壶
(6)王秀局制、江平绘 觚棱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