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国良制东溪刻愙斋款段泥觚棱壶、杨柏年制紫泥瓜棱壶 (ID922027)
关注
- 泥料:原矿段泥刻绘/主题:光货器型:方器
俞国良(1874-1939),又名祖琳,江苏无锡锡山人,晚清民国杰出的紫砂艺术家,和黄玉麟的制壶功力在伯仲之间,是继黄玉麟之后又一重要的制壶大家。所创作的紫砂作品曾获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金奖,1932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优秀奖,1936年、1937年“江苏省物品展览会”特等奖。曾受聘至苏州金石家、书法家吴大澄制壶,用印“愙斋”。款式有“汉君壶”、“乳鼎壶”、“白泥大壶”。清末(1900年)为两江总督端方造壶,印款为“陶斋”、“宝华庵”,名噪一时。俞国良遗留下来的茗壶仅有60余把,多被各大物馆收藏,所制作品在江苏省得奖,在国外也得奖。他的壶在当时就有很高的价值。
款识:国良(盖款)、愙斋(底款);杨柏年印(底款);东溪(刻款)
镌刻:碧山太来,饮之太和。东溪。
盒上书:评茗。娱轩珍藏。
愙斋为晚清金石家、湖南巡抚吴大澂晚年所用号,于砂器中遇“愙斋”款者,必属佳器。吴大澂雅好金石鉴赏,收藏颇丰,尤为嗜好紫砂,曾专门延请俞国良等紫砂名手至家中制壶,壶底落以“愙斋”款。以吴大澂之艺术修为与鉴赏能力,承此款者极受藏家推崇。观此件愙斋款砂壶,威严庄重,觚棱壶式为俞国良代表之壶型,在壶的比例和曲度的把握上堪称典范,壶身曲线刚劲,塑出庄重浑厚之风范。壶上由东溪镌刻:“碧山太来,饮之太和。”意指出藉品茶而静默修行,得阴阳平衡之道,不乏文人之雅趣。另一件紫泥瓜棱壶,造型文雅,壶分八瓣,赋予极强的层次感和律动感。壶盖与壶身契合,以瓜柄为壶钮,意趣横生,盖内钤“杨柏年印”方印。此二壶由名家所做,值得玩味,为王一平先生旧藏,并配有红木锦盒,王一平先生对砂壶得珍视可见一斑。
愙斋,吴大澂(1835~1902),号愙斋,江苏吴县人,同治年进士,曾任广东、湖南巡抚,精鉴赏,富收藏,善丹青,同治末年至光绪年间请紫砂名手为其制壶,颇多佳作。
东溪,赵松亭,清同治、光绪间宜兴紫砂陶刻高手。书刻别署东溪生、东溪隐渔。陶刻书体舒展清秀,运刀苍劲含蓄。曾与余生等合作制壶。亦为吴大澂制壶书铭镌刻,署东溪款,壶底钤“愙斋”篆文方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