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壶

合欢壶

类型:圆器

合欢壶是曼生之所爱,也是曼生十八式的经典壶型之一。合欢壶铭:“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

此壶是壶之尊圣陈曼生与杨彭年结合的佳作,其印章、书法、词藻、款式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有浓郁的书卷气。

曼生紫砂壶

▲曼生合欢壶

壶身用两器皿对合而成,陈曼生有感于大镲分分合合,奏响人间欢乐,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合欢壶,以朱泥造之,通体大红,富含吉祥与幸福之意。

此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适用于节庆、祝福聚会之场合以添乐趣。所以得名合欢,寓意合而则欢。


 --- 合欢壶的由来 --- 

曼生在溧阳为官,上任伊始,便遇到运送“白芽”贡茶上京之重任。曼生召集故友亲朋,全力以赴,因白芽乃是每年皇家钦点的名贵贡茶,须在清明之前作为十纲贡品茶中第一纲运至京城。

曼生不敢怠慢,征集、挑选、包装,命人昼夜兼程,送往京城。终如期而至,龙颜大悦。

杨彭年紫砂壶

▲杨彭年合欢壶

消息传来,曼生及其幕客好友皆欣喜。曼生设宴以贺。席间,曼生一时兴起,挥毫泼墨,写下“八饼头纲,为鸾为凤,得雌者昌”之墨宝。好友郭通提议,何不造壶以载此喜,曼生喜不自禁。席间鼓乐欢天,乐手执大镲卖力敲击,声音洪亮悦耳。

曼生乃性情中人,下席亲自手持大镲用力合敲,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大镲凹凸有致,合则响,合而美。

邵景南紫砂壶

▲邵景南合欢壶

曼生有感于大镲分分合合,奏响人间欢乐,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合欢紫砂壶,以朱泥造之,通体大红,富含吉祥与幸福之意。此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适用于节庆、祝福聚会之场合以添乐趣。

俞国良紫砂壶

俞国良合欢壶

合欢紫砂壶呈扁圆形,短曲流搭配环状柄,扁圆钮,圈足,其特征简洁、明快、素雅、精炼。整体以弧线组合而成。

自壶盖、曲流、环柄至足部无一折角及多余装饰。远近观之,全器浑圆雅致,造型优美,气韵生动。


 --- 淘壶人馆藏精品合欢壶 --- 

张春兴紫砂壶

张春兴制、沈跃平书铭 薄胎合欢壶

此件合欢壶,为限量款,作者于戊戌年(2018年)春月采原矿底槽清为胎,以全手薄胎技法成型,并由毛国强大师入室弟子沈跃平镌刻装饰,壶艺、刻工精细周到,相得益彰,绝非凡品。大品做薄胎,难度颇高,然此壶虽有300CC,却胎体轻薄、形体优美,上手顿觉轻巧实用。

壶身若两盘对扣,合线挺括有张力,底置圈足,上接截盖,桥钮坡缓,一弯流顺势胥出,耳把外圆内方,端庄周正。壶肩正面刻篆体“吟到梅花句亦香”之咏梅诗句,反面精刻墨梅相配,梅花跨盖、肩仍能衔接通畅,彰显陶刻者高超实力。


范志强紫砂壶

范志强合欢壶

此件由作者师父——实力派陶手吴东元监制,选用原矿老紫泥,全手工成型,泥料老沉,烧成后呈深紫色,光素壶体气质纯净,精光内敛,很有古器韵味。壶身若两镲对合,合线经流末且穿执把而过,颇具张力。

高颈、高圈足上下呼应,截盖盎起的弧度随颈部之势,口盖严丝合缝,盖钮亦带合线,似壶身微缩。全器浑圆雅致,造型优美,气韵生动。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奏响人间欢乐,富含吉祥与幸福之意。


邵友兰紫砂壶

邵友兰合欢壶

此件合欢壶,为清道年间制器,原矿老紫泥作胎,历经岁月沉淀,窑火尽退,宝华内敛,显露出古器韵味。身筒以两个半弧,一俯一仰,上下覆合而成,对合处棱线利落清晰,壶腹虽扁,截盖盎起,下有高耸圈足支撑,产生纵向拉伸的动感,气势充沛,丝毫无塌陷之虞。钮形与壶身呼应,一弯流舒展,圈把圆满,简练美观。

壶肩饰“琴将秋水弹明月,茶得春山试白云”[化用了唐代诗人杜荀鹤《山中寄诗友》中“琴临秋水弹明月,酒就东山酌白云”句],落款“彭年”,可知是清代大家杨彭年所刻,底款“鼎亨裕记”。


曹婉芬紫砂壶

曹婉芬制、冯其庸书 合欢壶

此壶采原一厂老紫泥制成,古朴雅致,调砂为之,壶面金砂显现,精致典雅。采用传统的合欢壶造型,但传统中亦见作者的巧思。壶身用两器皿对合而成,故名合欢。壶体扁圆,对合处过渡线条自然,截盖上配以圆形钮,上下呼应,匀称和谐。

此壶精巧优雅,胎质细腻,色泽温润,包浆润泽,为难得的佳品也。壶身陶刻“黄岳归来两袖云,人间一笑太纷纷。多公又奋如椽笔,挥洒清风满乾坤”,落款“题海翁画展 冯其庸”,笔力苍劲飘逸,运刀流畅自如,灵动潇洒,意境清高,金石味浓厚。


吴东元紫砂壶

吴东元合欢壶

《合欢》是吴东元老师制作于癸巳年的作品,精选原一厂老红泥制成,泥色红润,砂感古朴,200cc的壶体形意简洁,舒展大方,素面素心,更有韵味。

此壶造型新颖,壶身上下合拢,平盖桥钮,壶流二弯,圆柄耳形。壶体的饱满与线条的简洁相得益彰,流与把舒展流畅,线条似天然而成,顺势而为之,极其自然。

相关壶型

相关作品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