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高科技纳米水凝膜栽培法栽种的小番茄,亩产达5000公斤,零售价120元/公斤,1亩田相当于以前几十亩田的产出……位于和桥镇的辰希缘生态农业园,展示出现代农业园区的迷人魅力。该农业园负责人陈莉是一位川妹子,2011年底她主动关停了自家的蓄电池厂,转行发展生态农业。辰希缘生态农业园的成功转型,成为宜兴市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项目是现代农业园区的立园之本、强园之基。连日来,位于周铁镇徐渎村的垄上行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观光示范园一派繁忙景象。该项目由山东垄上行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2亿余元。项目负责人冯兵介绍说,山东垄上行不远千里选择来宜投资创业,看重的是周铁蔬菜产业园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环境。在宜兴市各级政府的帮助下,该项目于去年底启动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近年来,宜兴市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全力以赴筑巢引凤。“十二五”期间,宜兴市每年设立1000万元“农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补助,不断完善园区各项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不断优化的创业环境,让陶都宜兴成为优质农业项目竞相入驻的一块“宝地”。目前,全市规模农业园区已达75家,入园企业达120余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无锡市级龙头企业4家,宜兴市级龙头企业16家。
“引进一名人才,创办一家企业,兴起一个产业”,这一理念不仅适用于工业园区建设,同样也适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在张渚镇茶亭村,全省最大玫瑰园--悦禧玫瑰生态科技园已经正式投产,出产的玫瑰油已达到国际品质,玫瑰黄酮、多酚及色素的生产和应用产品更是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种”下这片玫瑰花海的王文敦博士,是宜兴市重点引进的一名农业科技人才。近年来,为不断促进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宜兴市积极引进生物农业等领域的一批领军型创业人才和团队,并根据其创业项目给予30万至90万元的启动资金。冯凤琴、戴国俊、李道亮等一批农技院校的专家纷纷慕名来宜投资农业,在药用动植物培育、秸秆综合处理等生物农业领域从事研究。尤其是,农业物联网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领域,成功创出了农业物联网的“宜兴模式”。目前,宜兴市列入无锡市农委监管的生物农业企业有26家,今年上半年共实现销售15亿元,其中产能500万元以上的12家、超亿元的8家。
伴随着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园区在促进“三农”工作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现。官林镇前城村老农汤建平种了几十年的地,因为种植经验丰富,几年前他被宜兴大米公司聘请为设在官林临津现代农业园内富硒大米生产基地的管理人员。让老汤高兴的不仅仅是一年有数万元的工资收入,生产基地先进的经营理念也让这位老农大开眼界。同样是种稻,富硒大米一公斤可以卖到20多元,亩收益是原来的近10倍。老汤也“依葫芦画瓢”,在自己地里种上了富硒米,并与大米公司签订收购协议,每年增收5万余元。
通过“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的形式,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农民增收明显。目前,全市各现代农业园区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力2万多人,人均年工资收入2.5万元以上;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连续4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4:1,远低于全省2.39:1的水平,逐步走出了一条“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的发展新路子。赵辉李震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