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藏紫砂神品:圣思桃杯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南京博物院珍藏着一件举世无双的紫砂瑰宝——圣思桃杯,其艺术造诣高超,堪称中国紫砂史上的巅峰之作。这件诞生于明末清初的传世酒器,以其鬼斧神工的造型技艺,引得无数文人雅士为之倾倒。

南京博物院珍藏着一件举世无双的紫砂瑰宝——圣思桃杯,其艺术造诣高超,堪称中国紫砂史上的巅峰之作。这件诞生于明末清初的传世酒器,以其鬼斧神工的造型技艺,引得无数文人雅士为之倾倒。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这件桃杯通高7厘米、口径10.5厘米,整体呈赭红色调。造型取半剖寿桃为杯体,三片桃叶与果实巧妙构成杯足,与把手相连的桃枝虬曲苍劲,中空的设计更显匠心独运。杯身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十四片桃叶,叶片正反仰侧各具姿态,叶脉纹理纤毫毕现,栩栩如生。整件作品老枝新叶相映成趣,花苞含羞待放,洋溢着盎然生机。

紫砂杯

圣思桃杯

杯口外沿镌刻着唐代诗人许碏《醉吟》的变体诗句“阆苑花前是醉乡,拈翻王母九霞觞”,将原句的“踏”改为“拈”,点明酒具。落款“圣思”,并钤“圣思氏”篆书阳文印。

关于此杯作者身份的考证可谓一波三折,学界至今未有定论。

民国时期,紫砂老艺人裴石民应储南强、潘稚亮先生之邀,为其配制了精雅的杯托,潘稚亮在铭文中称作者“相传为修道人,姓项”。

紫砂杯托

圣思桃杯的杯托(裴石民所配)

然而《重刊宜兴县旧志·艺术》则记载“圣思”实为蒋允睿之字,其父蒋如奇亦是书法名家,《皇清书史》中“蒋允睿,字圣思”的明确记载更为此说提供了佐证。这种扑朔迷离的身世之谜,恰为这件艺术珍品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紫砂杯

圣思桃杯

无论作者身份如何,圣思桃杯所达到的艺术高度都令人叹服。已故紫砂泰斗顾景舟曾盛赞其“在古今陶瓷工艺技巧中,视为观止”。作品展现出如工笔重彩画般严谨的构图、精微的雕塑技法,每一处细节都经过千锤百炼,堪称“三矾九染、九朽一罢”的匠心结晶。

紫砂杯

圣思桃杯

这件艺术神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当代大师汪寅仙更将其视为艺术生涯的重要启蒙。1959年,年轻的汪寅仙随恩师朱可心仿制这件国宝级文物,后来她曾深情回忆:“与圣思桃杯的相遇,如同接受了一次艺术洗礼,为我搭建了通向紫砂艺术巅峰的天梯。”这次仿制经历,仿佛一道灵光,开启了她对紫砂花器创作的无限灵感。

汪寅仙紫砂杯

汪寅仙紫砂杯

汪寅仙仿制圣思桃杯

这件融合了自然灵性与人文情怀的紫砂杰作,不仅是工艺美术史上的里程碑,更似一盏永不熄灭的艺术明灯,照亮着后来者的创作之路。每当有缘得见,总能让观者如入大泽之境,顿觉灵台清明,对紫砂艺术产生全新的领悟。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