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华大师中原论壶
紫砂节现场展示的精品紫砂壶
钧瓷壶以华美变幻的釉色胜出
气质﹃软萌甜﹄的新绞胎壶
□记者王惟一文平伟摄影
5月8日至11日,河南省第六届紫砂艺术节在郑州国香茶城举办。大师、壶友齐聚一堂,紫砂、中原壶各展芳姿,还有紫砂壶现场制作、茶席设计大赛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紫砂节不仅仅是“紫砂”节,更是一个茶文化与紫砂文化、中原与宜兴文化交流的平台。
冷雨挡不住超高人气
正值暮春初夏时节,却偏偏遇上连日的冷风和小雨。不过,这完全不影响紫砂节人气爆棚。8日,记者随着人群走进紫砂节主会场,只见一个个展位整齐地排列着,几乎每个展位里都有壶友在欣赏和咨询;展品十分丰富,有紫砂壶、杯子、雕塑、花盆、小茶宠等,眼睛都要看不过来了!
室外展馆也十分“吸睛”,不仅有紫砂,还有茶叶、茶服、沉香、崖柏、折扇、手串……种种元素,让紫砂文化更加立体。
现场人气最旺的地方,当数“换杯大会”的特装展位,人群从早到晚络绎不绝,短短一天时间就有200多人登记换杯,一些热门杯子基本靠抢的!记者看到,这里的展柜内摆着200多只品茗杯,钧瓷、汝瓷、紫砂、青花、粉彩、陶杯应有尽有。河南省第五届养壶大赛的壶友“兰天”就在三个杯子间犯起了“选择困难症”,“都好喜欢,早知道多带几个杯子来交换了”!最终,她用自己带来的彩绘陶杯交换了一只紫泥调砂杯,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精彩的活动也吸引了许多人的驻足和参与。9日上午,紫砂节主会场外的小广场铺着一大片灰蓝色的毯子,河南第三届茶席设计大赛展在此上演。十几位身着雅致茶服的茶艺师席地而坐,随心布置自己的茶席。茶垫、茶具、花草、摆件、香具,甚至包括茶艺师的服装和发饰,都浑然一体,呈现着各具特色的茶语境:一袭白裙的茶艺师,棕绿色调的棉麻茶垫,配上雅致的汝瓷茶具、清淡的绿茶,别有一番沉静的韵味;另一边,金杯银壶,茶席上铺撒着粉色的蔷薇花瓣,配着熟普醇红的汤色,又是一番雍容的感觉……展示完毕后,观众们纷纷走到自己喜爱的茶席前,边欣赏边品茶,其乐无穷呢!
河南壶友家门口见“爱豆”
紫砂圈跟演艺圈一样,也有“粉丝”和“爱豆”(idol,偶像)。紫砂世家出身的王奋良,是“紫砂七老”之一王寅春的孙子,天生自带“明星光环”,艺术功底也十分扎实,颇受河南壶友喜爱。
记者看到,王奋良的展室内坐满了慕名而来的“铁杆粉丝”。一位壶友表示,他已收藏了20多把王奋良的壶,都是远赴宜兴上门求购,“这次在家门口也能买到王老师的壶了!”王奋良带来了精心准备的力作。
养壶大赛“龙生九子”壶的作者鲍青在河南拥有超多粉丝,出身紫砂世家的她,这次携全家三代齐上阵,母亲张红华带来了三友提梁、朱雀提梁,鲍青拿出了与实力派工艺师吴彬合作的君临壶等精品之作,女儿“大枝”也带来了自己首次亮相的陶刻作品,世家之作,不是盖的!
副高级工艺美术师 陈成参加过河南第一届紫砂节,时隔几年她再次前来,感触颇深:“上次来的时候河南的紫砂市场刚起步,很多人不了解紫砂壶。这次来明显感觉气氛更好、规模更大了,壶友们非常专业,成长很多。我这次专门带来了自己的一些获奖新作,希望让河南壶友也看到我这几年的成长。”
跟着紫砂大师“涨姿势”
9日下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张红华为大家带来了“紫砂艺术大师讲坛”,详解紫砂壶全手工制作流程。
做壶先要有泥料,张红华大师就从紫砂泥的分类讲起,把紫泥、朱泥、段泥等的特性一一道来;然后便是学艺了,“每个学员从打泥片开始,必须学满3年才能做成一把全手工壶,也就是我们当地说的‘吃三年萝卜干饭’。只要能做一个作品出来,第二个、第三个就快了。”制壶的技艺并非人人都能学会,能坚持下去的不多,“有时候一千多名学生,最终出道的只有十几个,大多数人都哭着鼻子改行了”。
接着,张红华大师讲解了紫砂壶的造型、线条、贴花装饰等,以及紫砂壶的全手工制作流程:打泥片、围身筒、粘壶嘴、粘壶把、精修、烧制……让壶友大呼“涨姿势了”!
除了大师的讲解,壶友们还可以在紫砂节现场亲眼目睹紫砂壶的制作过程呢!紫砂壶“私人订制”的展位上,工艺师周益娟和沈小平每天都在马不停蹄地现场制作,“原本限定的名额早就订光了,现场又加订了好多”;旁边的电窑也没闲着,几天下来已经烧了好几批壶了。
助工史美萍也在主会场附近的一家店内摆上了全套工具,现场制作“龙头八卦一捆竹”壶。这款经典的筋纹器,做工极其复杂精细,很多人都不相信这款壶能做全手工,而史美萍做到了,让围观的壶友叹为观止。
中原壶“颜值”爆表
中原壶作为茶具界的“小鲜肉”,年龄不大却底蕴深厚,正处在快速成长的起步期,工艺、造型、釉色等方面都一年比一年好,今年紫砂节上的中原壶更是“颜值”爆表,瑰丽的钧瓷、清雅的汝瓷、变幻的绞胎瓷、大气的黑陶、古朴的贾湖陶,简直“美哭了”!
记者看到,展柜里的钧瓷不仅有传统釉色,还有孔相卿大师首创的“铜系青蓝釉”,以及金属质感的“黑唐钧”等;绞胎瓷也增加了色彩粉嫩清新的蝶花壶、山花壶,气质颇为“软萌甜”。
造型方面也极具设计感,比如绞胎瓷的“太极和谐壶”,两把壶拼起来就是完整的太极图案;还有罗汉造型的钧瓷香具,款式丰富的钧瓷项链、手串,茶台上的小摆件,精巧的花插、香插、茶叶罐……
最受欢迎的是品茗杯,精致漂亮又能代表中原文化,几十到几百一个,适合个人消费。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旗下的“中原手造”公司专门为本届紫砂节的“换杯大会”提供了30个钧瓷品茗杯,基本是一摆上去就立刻被换走的节奏,还有宜兴的工艺师专门拿紫砂杯来换钧瓷杯呢!
“中原壶的认知度正在逐渐提升,尤其在外地十分受欢迎,相信中原壶的明天会越来越好。”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长张玉骉说。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