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有关部门对长兴县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的2月份结果出炉,从去年同期的“良好”升为“优秀”。“这个优秀意味着交接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水标准,并且高锰酸盐、氨氮、总氮和总磷三大指标均比上一年下降5%以上。”长兴县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杜彦磊说。
长兴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又是太湖的上游,境内自西向东三条主要河流直通太湖。过去,涉及的省际间环境的保护曾是一道难解的题。近年来,长兴主动与安徽省广德县和江苏省宜兴市对接,共建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打造省际协作圈,破解这道难题。
前几天,长兴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杨加平带着同事和安徽省广德县环境监察大队一起来到长兴县白岘乡下游的合溪水库采了水样,并对现场水的流向,附近地形以及周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等情况进行了仔细查勘。
这样的联合执法在浙皖两省间已成常态。去年10月份,长兴县—广德县环境污染联合防治机制正式启动。两省的“护水人”用了5个月,让广德—长兴断面的水质变成了二类水,达到饮用水标准。“长兴处于广德的下游,以前经常有长兴这边的人投诉广德有小作坊排污排过来,但因为行政区划不同,即使只有一步之遥我们也不能跨界执法。”杨加平告诉记者。
执法难的问题在各个交界处困扰了当地环境执法人员多年。“一旦出事这边的说是那边的原因,那边的又说是这边的原因,由于不能跨行政区域执法,如此一来交界地段的环境污染事件难以彻查和解决。”
现在,浙皖两省破界共同解决跨行政区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建立上下游联动预警机制和反馈协查机制。两地之间还建立起建设项目通报制度,从源头上保护交界断面水环境,“邻居”间各尽其责。
此外,两省相关部门也多方协作。比如,长兴县白岘乡土管部门和广德的太极洞旅游管委会联合执法,打击盗挖太湖石、紫泥等现象;泗安镇与广德县东亭乡、桃州镇等建立友好关系,将环仙山湖17平方公里划为仙山湖旅游规划区,进行生态保护……
长兴的交接断面共有“两进五出”。“两进”分别是从安吉县金湾断面流入长兴和平,以及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流入长兴泗安、白岘,“五出”则均流向太湖。目前,这7个交接断面的水质均达到了三类水标准。
杜彦磊告诉记者:“交接断面涉及两方,长兴每个月都会与安徽、江苏交接断面的监测站工作人员一起进行采样和监测,数据共享,双方监测结果的误差不能大于10%。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