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件代表性清代白泥紫砂精品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白泥本质上是粉砂质铝土质粘土岩,主要产自宜兴丁蜀镇的大潮山、白泥山和南山一带,黄龙山等地也有少量出产。在传统用途上,白泥多用于制作瓦罐等日用器皿,用于制壶者相对稀少。然而在清代特定时期,白泥壶曾风靡一时,申锡、邓奎等制壶名家都对其情有独钟,留下了诸多艺术珍品。

在梳理紫砂艺术发展史时,清代白泥紫砂器的独特魅力令人瞩目。这类器物以其素雅的色泽和独特的质感,在紫砂艺术长廊中占据着特殊地位。与常见的紫泥、段泥等主流矿料不同,白泥这一特殊材质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紫砂泥料白泥

白泥原矿

白泥本质上是粉砂质铝土质粘土岩,主要产自宜兴丁蜀镇的大潮山、白泥山和南山一带,黄龙山等地也有少量出产。在传统用途上,白泥多用于制作瓦罐等日用器皿,用于制壶者相对稀少。

然而在清代特定时期,白泥壶曾风靡一时,申锡、邓奎等制壶名家都对其情有独钟,留下了诸多艺术珍品。以下是十五件具有代表性的清代白泥紫砂精品赏析:

 

|清道光 朱石梅制白泥西厢记长方壶

朱石梅紫砂壶

中国嘉德2014年春拍

成交价:189.75

此白泥长方壶为清代朱石梅所制,形制方正中不失圆润,通景堆塑《西厢记·长亭送别》场景,工艺卓绝。以高浮雕技法演绎文学经典,意境深远,在紫砂器中相当罕见。

壶身浮雕崔莺莺与张生执手泣别,红娘催发、瘦马嘶鸣,人物神态凄婉生动,构图延展至流、把、钮,流饰祥云,把作苍松枝干,钮为拱桥灵芝,立体感极强。

 

|清道咸 邵大亨白泥梅桩壶

邵大亨紫砂壶

北京匡时2013年春拍

成交价:120.75

此器白泥胎,砂质绵密细腻,成色洁净素雅。造型扁圆,以梅树桩段为形,壶盖与身筒呈嵌盖式,严丝合缝。水平的壶面上一小梅段生发三枝,枝上梅花形态各异,或朵或花,栩栩如生。

壶身上一梅段自然弯曲成鋬,对侧一梅段笔直成流,并各自在底部生发小梅枝,枝上花开,或奔放,或含蓄,与壶盖之梅花交相呼应,平添几许诗情画意。身筒装饰以突出梅枝结疤,纹线贯穿其间,有古意新生之美。

 

|清晚期 何心舟制、徐三庚铭白泥椰瓢壶

何心舟紫砂壶

上海匡时2018年春拍

成交价:92

壶呈瓢形,牛鼻盖,三曲流,流口微偏向一侧,三叉壶把,造型别致。以玉成窑独特泥料作壶,别致中带有几分粗旷。三条筋线纹从壶盖至壶身延伸,壶身由徐三庚阴刻“椰瓢”二字,落款“己卯秋(1879) 褒海”。

 

|明末清初 白泥菊瓣壶

清代紫砂壶

西泠印社2015年秋拍

成交价:51.75

此件菊瓣壶轻盈、精致,大小适中,筋瓣分明,似菊蕾含苞待放,着实令人爱不释手,是为明末清初紫砂壶的代表之作。传器中菊瓣壶多以清中、清晚为主,器形较之早期风格已有所改变。此般年份较早,品相上佳的精工之器实不多见。

 

|清早期 鸣谦款白泥玉兰杯

清代紫砂杯

西泠印社2016年秋拍

成交价:34.5

此玉兰杯为清代早期精品,白泥砂胎,色泽嫩黄沉稳,成型后胎泥平整光滑,包浆充盈,温润如玉。杯身作玉兰花形,花瓣五片,因势象形,层迭而出,杯底及一侧有枝叶、花苞相连而出,亭亭玉立,令人爱不释手。杯形大小适中,造型饱满柔和,拿捏盈手可握,在华美韵致中别有一番矜持、庄重之感。

 

|清乾隆 徐苔邦选桐荫轩制墨彩白泥蒲包口椭圆盆

清代紫砂盆

北京匡时2011年秋拍

成交价:32.2

白泥胎,蒲包口椭圆盆,底承四足微撇,制作周正。墨彩泥绘山水纹,气韵不俗,有乾隆时风。

 

|清早期 白泥亨慎杯

清代紫砂杯

北京远方2014年秋拍

成交价:29.9

此杯白泥为胎,色泽清丽。杯身器形工整大度,口沿圆润,杯底呈圈足,略向外撇,张弛有度。其杯身贴饰寿字纹与龙纹图案,精巧别致。口沿外部以一圈回纹装饰,底部则以一圈莲瓣流苏为饰,相互映衬,甚为巧妙。

 

|清乾隆-嘉庆白泥成亲王铭花盆

清代紫砂盆

北京保利2010年秋拍

成交价:29.12

以白泥制成,器呈长方形,折沿,斜壁,四足上绘有云纹。整器简约素雅,落“葛明祥造”款,壁上有诗。

 

|清乾隆 茂通款白泥菱花壶

清代紫砂壶

古天一2013年秋拍

成交价:28.75

整体造型优雅别致,精细规整,采用六瓣菱花式造型,菱花线条由盖、底中心向要腹线延伸,筋纹规整严密,壶钮与盖、身、圈足相应成一朵朵盛开的菱花,形象典雅出尘。阴、阳线条由盖中心向外延伸辐射,连贯而通畅,明确而清晰。

由曲面相交和相切组成的形态在光线照射下的变化,丰富了造型形体。整体造型曲线形态流畅,而又含有一种内在的膨胀力,它们既形成对比,又相互统一。

 

|清早期 息如款白泥梨式壶

清代紫砂壶

西泠印社2016年春拍

成交价:25.3

壶作矮梨式,取特殊白泥以“水簸法”澄练精制,复以窑火,胎体结晶细腻,似浆胎瓷质。壶底以钢刀精刻“芸窓清午梦,息如”六字,书法类魏碑,结字严谨,刚劲俊秀,格调高古,刀工不失笔意,为清早期难得之佳器。

 

拾壹|清道光 申锡制、瞿应绍铭白泥梅桩壶

申锡紫砂壶

中国嘉德2013年春拍

成交价:25.3

以优质白泥抟制,砂质细密,色泽清雅。壶身形似梅桩,饰以断枝瘿节。壶钮、壶嘴、壶把均以梅树老干新苞构成,意趣盎然,壶身铭文“烹茶待客至得味有诗来 子冶”。

 

拾贰|清道光 申锡制、子冶铭白泥四方壶

申锡紫砂壶

北京匡时2011年秋拍

成交价:24.15

以白泥材质作方形壶,器型方正简洁,犴门四足。圆口平盖,圆柱钮,四方形直流微弯,把呈曲线方折,使整器增添几分灵动秀逸。壶身刻饰隶书“富贵吉祥,延年益寿盖”,寓意吉祥。

 

拾叁|清早期 白泥公道杯

清代紫砂杯

北京远方2014年春拍

成交价:17.25

此器取材精细白泥,作荷叶包卷状,内立童子持桃献寿,神态自然生动,整器精工细作,小巧可人。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收藏类似公道杯,具为上彩,然工艺与玩味皆不及于此。

 

拾肆|清乾隆 萧款白泥贴花盖碗

清代紫砂盖碗

上海嘉泰2013年春拍

成交价:16.68

碗盖相合,鼓腹弧盖,形似宫灯,段泥砂质。碗腹贴饰寿字纹,字体各异,回纹饰口沿,高足圈线。盖面贴饰鹊鸟纹,神态各异,与寿字遥相呼应,制作周正规整,工艺精湛,允是良工佳制,殊为难得。盖足圈内钤有“萧”圆款。

 

拾伍|清早期 白泥湘妃捆竹壶

清代紫砂壶

西泠印社2016年秋拍

成交价:14.95

此件紫砂壶以白泥制成,胎薄泥细,一丝一扣,处处精到。壶身为一捆十枝湘妃竹围绕,壶把、壶流及盖钮皆塑以竹节之貌,其上点点红斑,浑若天成,自然逼真,生趣盎然。如此精湛之工艺,作者必定为一时翘楚,实为难得的清初佳器。

 

从艺术特征来看,白泥紫砂器与段泥作品风格相近,但更具一种独特的温润光泽。其素雅的色泽特别适合表现文人雅士追求的简淡意境。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由于矿源稀少且物理特性不如其他泥料优越,白泥逐渐退出了主流制壶领域,转而主要用于制作药罐、砂锅等实用器皿。

这些留存于世的白泥紫砂珍品,不仅让我们得以窥见清代紫砂艺术的多元面貌,更见证了传统工艺与文人审美完美结合的艺术高度。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古代匠人的智慧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与研究。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