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报讯(记者赵 辉) 4月25日,记者从市国土资源部门获悉,《宜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3-2020年)》已颁布实施,此次《规划》对2013-2020年期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调查、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建设、空间信息系统建设、减灾工程等四个方面任务作了安排。针对目前全市77处隐患点的治理贯穿于整个规划期。我市是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一,地质灾害种类较多,主要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特殊类岩土(软土)灾害。近年来,我市认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实施的原
本报讯(记者赵 辉) 4月25日,记者从市国土资源部门获悉,《宜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3-2020年)》已颁布实施,此次《规划》对2013-2020年期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调查、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建设、空间信息系统建设、减灾工程等四个方面任务作了安排。针对目前全市77处隐患点的治理贯穿于整个规划期。
我市是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一,地质灾害种类较多,主要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特殊类岩土(软土)灾害。近年来,我市认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实施的原则,对一批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了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2007年以来,先后实施太华镇太华村横岭172号滑坡、80号滑坡、新街街道南岳禅寺素餐厅东侧滑坡等滑坡治理工作,完成了新街街道西梅园、丁蜀镇林场等12处废弃采石宕口的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数量由2007年的86个减少为2012年底的77个。
根据《规划》,今后我市将每年不断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对新发现的隐患点及时布防监测,实现地质灾害全覆盖的群测群防体系。到2020年,建成较完善的地质灾害信息网络系统,为减灾、防灾和决策指挥服务。针对目前需治理的77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隐患点,计划于2017年前实施危房评估、拆迁、地质灾害勘查、护坡工程3处,治理工程5处,2020年前实施治理工程69处,治理期将贯穿整个规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