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以食为天,乡村从来就有“祭灶神”的民俗,由此可见,乡村灶事,在人们心中有多重要。
民以食为天,乡村从来就有“祭灶神”的民俗,由此可见,乡村灶事,在人们心中有多重要。乡民们哪一天、哪一昼、哪一顿,可离开锅灶?
清晨,“噼啪!噼啪!”的风箱声,为乡村的孩子们“叫早”。每当睡意蒙眬时,这个有节奏的风箱声,就回荡在乡村的拂晓。大人们早早起床了,一开就是两灶,左边一锅是给人做早饭,右边一锅是给猪烧三餐。一群孩子如“饿狗”,正在发育期,要他们长高,于是,一锅白腻腻、香喷喷的粥先熬好,等孩子们一个个起床吃饱;两只大白猪,正是生长期,望它们长膘,于是,一大锅山芋藤拌青糠,在热气腾腾里烧好,准备给大猪们下槽。光这两大锅,要烧去不少柴火,所以,许多乡村人家柴不够烧,只能到城里拾煤灰废料。于是,家家户户灶膛砌着小炉灶。
乡村一日三餐,顿顿依靠灶。早上熬粥、中午煮饭,那晚饭吃什么呢?如这个季节,吃得最多的是焖山芋,一大锅二三两重的山芋,不大也不小,一只只往锅里倒。先烧几把火,然后,顺着锅沿浇上一小碗水,靠这一碗水的蒸汽,将山芋焖烤。这山芋一定要焖的时间长,焖透烤香的山芋才好吃,既硬又酥,既香又甜,恰似板栗的味道。可有人更有解馋的高招,干脆把两个大山芋丢进灶膛里,让硬柴火直接烤,那个山芋更香了,可吃的时候狼狈了些,一只“乌嘴黄狼”从肚窝里跑出来,必引得姐妹们的一阵大笑。
一日三餐解决了,闻一闻,哪一户又在炒瓜子了?听一听,哪一家又在炒蚕豆了?闻着瓜子香、听着蚕豆声,去找一找,找到了,抓一把,一边吃瓜子蚕豆,一边扛着长凳,一起去看露天电影。锅灶上的香味,又在整个电影场上轻轻袅绕。电影看完了,准备睡觉了,依然离不开那个锅灶,打开井罐盖,掏几勺,洗洗脸、烫烫脚,一晚上好梦,一直睡到鸡叫。当听到“噼啪!噼啪!”的风箱声响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乡村灶事,一段至味人生,一处淳朴典雅的乡间民风,一部不加颜色的自然写照。
(宜兴网网友 梅心蝶骨)
清晨,“噼啪!噼啪!”的风箱声,为乡村的孩子们“叫早”。每当睡意蒙眬时,这个有节奏的风箱声,就回荡在乡村的拂晓。大人们早早起床了,一开就是两灶,左边一锅是给人做早饭,右边一锅是给猪烧三餐。一群孩子如“饿狗”,正在发育期,要他们长高,于是,一锅白腻腻、香喷喷的粥先熬好,等孩子们一个个起床吃饱;两只大白猪,正是生长期,望它们长膘,于是,一大锅山芋藤拌青糠,在热气腾腾里烧好,准备给大猪们下槽。光这两大锅,要烧去不少柴火,所以,许多乡村人家柴不够烧,只能到城里拾煤灰废料。于是,家家户户灶膛砌着小炉灶。
乡村一日三餐,顿顿依靠灶。早上熬粥、中午煮饭,那晚饭吃什么呢?如这个季节,吃得最多的是焖山芋,一大锅二三两重的山芋,不大也不小,一只只往锅里倒。先烧几把火,然后,顺着锅沿浇上一小碗水,靠这一碗水的蒸汽,将山芋焖烤。这山芋一定要焖的时间长,焖透烤香的山芋才好吃,既硬又酥,既香又甜,恰似板栗的味道。可有人更有解馋的高招,干脆把两个大山芋丢进灶膛里,让硬柴火直接烤,那个山芋更香了,可吃的时候狼狈了些,一只“乌嘴黄狼”从肚窝里跑出来,必引得姐妹们的一阵大笑。
一日三餐解决了,闻一闻,哪一户又在炒瓜子了?听一听,哪一家又在炒蚕豆了?闻着瓜子香、听着蚕豆声,去找一找,找到了,抓一把,一边吃瓜子蚕豆,一边扛着长凳,一起去看露天电影。锅灶上的香味,又在整个电影场上轻轻袅绕。电影看完了,准备睡觉了,依然离不开那个锅灶,打开井罐盖,掏几勺,洗洗脸、烫烫脚,一晚上好梦,一直睡到鸡叫。当听到“噼啪!噼啪!”的风箱声响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乡村灶事,一段至味人生,一处淳朴典雅的乡间民风,一部不加颜色的自然写照。
(宜兴网网友 梅心蝶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