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宜兴市优秀退伍军人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一朝披上戎装,就永远是一个兵,怀揣着一个永不褪色的军人梦。

  【人物档案】
  史斐  27岁  车间工段长
  【梦想心语】
  一朝披上戎装,就永远是一个兵,怀揣着一个永不褪色的军人梦。
  “八一”建军节前夕,江苏协联热电集团后提取车间工段长、今年27岁的史斐,被市民政局评为“优秀退伍军人”。史斐个子不高,步伐矫健,留着干净利落的板寸,浑身散发着一股军人的英气。在部队,怀揣军人梦的他,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班长;走出军营,走进车间,他又成为集团内最年轻的工段长。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这名普通的85后,践行着军人的誓言。
  2004年底,从小向往军营生活的史斐应征入伍,主动积极参加各类骨干集训,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肯吃苦的精神,入伍第二年,就被评为“优秀士兵”。当上班长以后,他带领全班在军事训练中取得优异成绩,荣立“集体三等功”。2006年11月,服役期满,史斐流着眼泪脱下挚爱的“橄榄绿”。回到家乡,曾经的同学和伙伴不是在外求学,就是在单位上班。没有高学历,没有过硬的技术,史斐跑了很多招聘会,一无所获。面对困难,他没有忘记老班长的话——“不管以后在哪里打拼,都要记住自己曾是一个兵,要努力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克服困难。”
  就这样,经历多次求职后,史斐在一家超市当上了柜员。“刚上班时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学。”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史斐还当过派出所联防队员。有一次,他偶遇盗窃摩托车的惯偷,并将其当场擒住,获得了“治安先进工作者”的称号。“总觉得离自己的梦想还远,我想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史斐说。
  2009年,史斐成为江苏协联热电集团的一名车间操作工。那时,车间基本实现了半自动化,操作工的工作相对简单。“简单的工作其实里面学问也很大,同样一个阀门,别人开的和我开的效果就是不一样,有时候只是细微的差别,这也需要不断学习。”有一天,由于交接班时的疏忽,他并没有仔细巡查设备,导致一个运输管道堵塞,虽没造成大的损失,可为了及时疏通管道,史斐足足忙到了次日凌晨2点多。吃一堑长一智,从那以后,他更加仔细了,每天提早上班做准备工作,车间里的干燥机和引风管需要清洗,他都冲在最前面。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车间里的“新兵”,只有多学多做,才能离梦想更近。2010年1月,史斐当上了岗位副班长。
  2011年的一天,史斐像往常一样巡查车间,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他发现一位老同志和几个新来的员工躲在角落里抽烟。“这违反了厂里的安全规定,我当面制止了他们,在当天的班后会上,我还严肃批评了他们。”不料,史斐的行为遭到老同志的“软抵抗”,如何像在部队一样管理好自己的团队,如何在同事们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史斐一方面拿出在部队做战友思想工作的耐心,反复和老同志谈话,另一方面在工作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身示范。
  没过几天,固执的老同志主动找到史斐承认了错误。史斐还把从军队培养的责任感带到工作岗位上,其独创的“班前班后会”制度还在全集团内部得以推广,半军事化管理让班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军旅生涯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我永远是一名兵,对自己严格一点,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今,年轻的史斐不仅被破格提拔为集团内最年轻的工段长,还自学获得了成人大专文凭。“退伍只是战场的转移,真正的战士,即使脱下军装也有颗永不褪色的心,我的梦还是一个‘军人梦’,是不断改变和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社会舞台上一名合格的‘兵’。” 史斐说道。  
  (张茜/文 翟霄帆/摄)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