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节能减排,广大企业尤其是规模企业责无旁贷。
走进位于开发区的江苏协联热电集团,抬头就能看到墙上醒目的企业经营理念,其中,“绿色协联”居于首位。这四个字不仅体现在企业生产全过程,也镌刻在广大员工的心里,点点滴滴,汇聚成一股强劲的节能减排“绿色风”,给力企业提速转型。
从昔日的小型热电企业到全省目前最大的热电联产企业之一,持续不断的项目建设,给予了协联热电闯市场的勇气和底气,也成为企业节能减排的一大“利器”。“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守卫的是百万宜兴人引以为傲的蓝天绿水,如果落败,损失的将不单单是企业的利益。”集团总经理宗伟刚始终坚持效益、环境两手抓的绿色经营理念。因此,早在国家颁布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前,他就为企业量身订制了“作战计划”——寻找新项目替代现用的燃煤热电机组,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抱着“只能赢”的信念,2011年,经过反复考察,2×40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机组进入了协联热电的视野。这一采用清洁能源的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增加企业年发电量,还能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然而,代价也是相当昂贵,约22亿元的项目总投资已超过了企业的年应税销售收入。“只要对环境有利,再大的投资也值,更何况从长远来看对企业也有益。”当每年可削减SO2排放2470吨、NOX4568吨,烟尘1107吨的项目测算报告摆在公司决策层面前时,这个项目立即被敲定。目前,该项目已通过省发改委核准,将于年底前动工,预计2015年建成投用。届时,企业年发电量可从24亿kwh增长至66亿kwh,年应税销售收入可从20亿元跃升至50亿元。
绿色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员工的随手之举也处处体现绿色生产的意识。在发电部汽机车间,发电排出的热蒸汽进入循环冷却环节,需要利用水泵进行循环冷却后才能循环利用。“相较于前阵子,这几天的气温不算高,水温也会相应降低,可适当减少冷却用水量。”值长邵震强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掉一台循环冷却水泵。他算了一笔账,停用一台功率为400kwh的水泵,一天可少用9600度电,按照平均0.8元/度的工业用电价格计算,一天就可节省电费近万元。随时关注水泵的增减,邵震强所在班组循环水泵耗能占企业发电总量的1.16%,低于1.19%的平均能耗。为鼓励员工以精细化生产降低能耗,协联热电又把节能减排的“战场”延伸到了每个车间,将节能指标与员工绩效挂钩,并按比例进行奖励。通过这样的月度绩效考核机制,企业员工年收入增幅达10%,一线员工的年薪平均超过5万元。尝到了甜头,在协联热电的各个生产车间,都掀起了比学赶超的节能热潮,发电标煤耗、厂用电率等多项能耗指标低于预期。
(郑钊 曹桃)
记者手记
节能减排,广大企业尤其是规模企业责无旁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设备升级,都缺不了真金白银的投入。如果仅把这当成被动的治理过程,对于企业来说只会是沉重的“包袱”。如何将“包袱”化为动力?当以长远的眼光看未来发展,以短期的投入换长远效益。同时,把绿色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思路、技术工艺、生产管理全过程。当经济利益、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社会利益分别被置于“天平”的两端时,协联热电的抉择值得肯定,做法更是值得借鉴。
从昔日的小型热电企业到全省目前最大的热电联产企业之一,持续不断的项目建设,给予了协联热电闯市场的勇气和底气,也成为企业节能减排的一大“利器”。“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守卫的是百万宜兴人引以为傲的蓝天绿水,如果落败,损失的将不单单是企业的利益。”集团总经理宗伟刚始终坚持效益、环境两手抓的绿色经营理念。因此,早在国家颁布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前,他就为企业量身订制了“作战计划”——寻找新项目替代现用的燃煤热电机组,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抱着“只能赢”的信念,2011年,经过反复考察,2×40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机组进入了协联热电的视野。这一采用清洁能源的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增加企业年发电量,还能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然而,代价也是相当昂贵,约22亿元的项目总投资已超过了企业的年应税销售收入。“只要对环境有利,再大的投资也值,更何况从长远来看对企业也有益。”当每年可削减SO2排放2470吨、NOX4568吨,烟尘1107吨的项目测算报告摆在公司决策层面前时,这个项目立即被敲定。目前,该项目已通过省发改委核准,将于年底前动工,预计2015年建成投用。届时,企业年发电量可从24亿kwh增长至66亿kwh,年应税销售收入可从20亿元跃升至50亿元。
绿色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员工的随手之举也处处体现绿色生产的意识。在发电部汽机车间,发电排出的热蒸汽进入循环冷却环节,需要利用水泵进行循环冷却后才能循环利用。“相较于前阵子,这几天的气温不算高,水温也会相应降低,可适当减少冷却用水量。”值长邵震强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掉一台循环冷却水泵。他算了一笔账,停用一台功率为400kwh的水泵,一天可少用9600度电,按照平均0.8元/度的工业用电价格计算,一天就可节省电费近万元。随时关注水泵的增减,邵震强所在班组循环水泵耗能占企业发电总量的1.16%,低于1.19%的平均能耗。为鼓励员工以精细化生产降低能耗,协联热电又把节能减排的“战场”延伸到了每个车间,将节能指标与员工绩效挂钩,并按比例进行奖励。通过这样的月度绩效考核机制,企业员工年收入增幅达10%,一线员工的年薪平均超过5万元。尝到了甜头,在协联热电的各个生产车间,都掀起了比学赶超的节能热潮,发电标煤耗、厂用电率等多项能耗指标低于预期。
(郑钊 曹桃)
记者手记
节能减排,广大企业尤其是规模企业责无旁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设备升级,都缺不了真金白银的投入。如果仅把这当成被动的治理过程,对于企业来说只会是沉重的“包袱”。如何将“包袱”化为动力?当以长远的眼光看未来发展,以短期的投入换长远效益。同时,把绿色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思路、技术工艺、生产管理全过程。当经济利益、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社会利益分别被置于“天平”的两端时,协联热电的抉择值得肯定,做法更是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