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发展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市承载高端产业的条件日趋成熟,集聚外部要素的能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我市承载高端产业的条件日趋成熟,集聚外部要素的能力显著增强。“高铁时代”的到来,必将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迎春表示,市发改委将在宏观层面上积极引导全市上下加快适应新要求、形成产业体系的新格局、打造政务服务的新优势,推动我市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发展,加快建成宁杭线上最强的新兴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最美、最优的新兴中等城市。
  高铁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最显著的效应就是将进一步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包括商贸流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王迎春认为,面对城市发展的新需求,各级各部门应主动转换思维方式,将“高铁意识”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大力发展相关服务业和特色产业放大竞争优势。他同时透露,针对各镇、园区、街道的发展特色,市发改委将强化差别化考核,如加强对宜南山区旅游业的考核、对宜城街道和丁蜀镇的商贸流通业考核,等等。
  机遇的另一面是挑战。“一小时经济圈”的形成,为我市参与沪宁杭城市带乃至环太湖城市圈的分工合作提供了机遇,但可能产生的“虹吸效应”也会挤压我市支柱产业的发展空间。因此,引导全市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竞争力就成为当务之急。王迎春认为,独特的山水人文资源优势是不可复制的宜兴特色,因此,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业形成多区域联动、多元素融合的新模式,将加快宜兴融入长三角都市旅游圈的进程。同时,还应提升城市功能定位,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现代物流中心,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酒店会展和餐饮娱乐业,加快打造面向沪宁杭、辐射长三角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此外,要尽快适应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生态和市场特点,引导我市制造业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
  “发挥政务服务的优势,营造面向‘高铁时代’的暖环境,可有效增强地方吸引力,助力宜兴加快融入长三角。”王迎春说,下阶段,我市将针对生态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总部经济等,整合出台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操作性更佳的扶持政策;在扶持培育本土企业、吸引外地优质产业转移落户等方面,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在高端人才的引育等方面创设更具吸引力的机制和平台。(郑钊 史思涵)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