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乡村旅游管理如何风生水起更“接地气”?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近年来,宜兴依托天目山余脉和长江下游平原交汇地带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搞得风生水起。去年,宜兴市接待游客15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162亿元,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在这个基础上再想取得进一步的拓展就有点难了。宜兴山区的一位农家乐老板说。难在哪里?在法律、政策...

近年来,宜兴依托天目山余脉和长江下游平原交汇地带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搞得风生水起。去年,宜兴市接待游客15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162亿元,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在这个基础上再想取得进一步的拓展就有点难了。”宜兴山区的一位农家乐老板说。难在哪里?在法律、政策上。不少山区的农户反映,发展农家乐一般首先要办理各项手续,但是在办理消防等手续时发现,现有的法律政策规定和实际的发展现状存在着差距。

记者了解到,除了消防手续之外,乡村在发展旅游时面临房屋安全、食品安全等一系列管理问题亟需破解。宜兴方面正在调研,保证管理质量的同时,又能促进农家乐发展。

乡村旅游管理如何才能“更接地气”?

-部分住宿涉嫌违规经营

尽管,宜兴曾出台乡村农家乐方面的消防、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但是乡村的农家乐老板们还是觉得政策并不契合实际情况。记者走访宜南山区的不少农家乐饭店发现,超范围经营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现象。

一位农家乐老板告诉记者,据他的了解,目前经营住宿业务的农家乐中,不少都只有餐饮营业执照,没有住宿方面的许可证。这位农家乐老板说,根据宜兴当前对农村住宅面积的硬性规定,一户单层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94.5平方米,加上农房在改建时消防意识淡薄,绝大多数农家乐房屋在消防安全上都不符合规定中设有逃生通道等要求。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