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村道干净整洁,一座座宅院错落有致,两旁的黄杨、柳树郁郁葱葱,来来往往的村民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文化广场上不时传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老年人晒着太阳拉着家常……这是定格在官林镇义庄村的一幅和谐幸福的画面。近年来,义庄村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紧抓大力改善民生这一“幸福密码”,不断提升村民们的幸福指数。
义庄村位于官林镇东南部,全村面积6平方公里。由于地处官林镇工业园区内,村里有52家企业,属于典型的工业村。据村党总支书记史东棠介绍,2012年全村实现工业应税销售54.7亿元,村级可分配收入达7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万多元。经济上去了,可村民担心因为发展工业,破坏了自己的生活环境。“身处工业园区,过去总是谈‘工’色变!”史东棠说,近年来,一方面园区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废气、废水、固废以及环保设施安全的整治,从源头上杜绝了工业企业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村里也明白,唯有花大力气改善村居环境,让工业经济发展反哺民生,才能真正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要改善村居环境,着力点在哪?村委会经过调查摸底,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决定首先将着力点放在河道整治上。为此,村委会一方面对辖区内的每一条河都开展疏浚清淤、加固河岸等;另一方面投资200多万元,对生活污水进行纳管处理。史东棠说:“水变清了,河道不阻塞了,村庄环境自然就美了。”同时,针对村里鱼塘用电负荷较大的情况,村委会还投入300万元,对全村的居民用电及鱼塘用电线路进行了一次性改造,让“用电”不再成为难题。仅去年,义庄村投入村庄环境整治的费用就超550万元,全村道路硬化达8.2公里,添置垃圾箱160只,路灯35杆,新增绿化面积8800平方米。经过一番整治,义庄村环境大变样,去年更被列为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示范试点村。
让村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义庄村提高村民幸福指数的又一大举措。“在村里,我没有什么发愁的事情。”62岁的村民史傲齐告诉记者,他现在同时享受着两种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乡医疗保险,儿子承包了10几亩鱼塘搞养殖,媳妇在村里的企业做会计,一家人衣食无忧。在义庄村,每名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可领到100元养老补贴,每年仅这一项,村里就要支出上百万元。
(潘伟杰/文 马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