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壶人讯随着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宜兴乡村又出现了村庄“公共客厅”的新概念,既接待游客,同时又丰富着本村村民的文化生活。上周刚刚荣获“江苏具魅力休闲乡村”称号的宜兴西渚镇白塔村,就从中尝到了甜头。
在西渚镇白塔村村委附近,香樟树掩映下一座白墙黑瓦的门楼特别醒目,“于伶文化园”五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从这座村庄走出的文化名人于伶,如今成了村子里于伶纪念馆、于伶图书馆、于伶诗词书法长廊等村落“公共客厅”的核心内容。“不出村,就能看文化、玩景点,好多人常到我们这里参观,这在以前可不敢想!”村民陈德贵这样评价村子的变化。记者在白塔村走访时发现,村里的薛家桥、白塔寺旧址以及南宋古窑群遗址等,经过修复和辅助建设,都成了村民日常生活中的好去处,成了地域特色显著的“公共客厅”。
洑西村位于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域,这里林木繁茂,涧滩、河塘与山丘、谷地搭配出精美的色调。大自然馈赠了丰富吃食,这里盛产茶叶、杨梅、山百合、板栗、春笋等,一年四季“野味”不断。这样的山村,是宜兴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阵地。该村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山村营造“公共客厅”,投入了不少经费。除了建活动广场、健身广场外,黑色路面、水泥路面延伸到每家每户,山涧驳岸就地取材用黄石修整一新,每户人家的都通过管道将生活污水入网进行生物循环处理,村道上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更有创意的整治是,家家户户的菜地、小院,都由村里出资,或用木栅栏,或用竹栅栏围起,而且造型各异,在游人眼里,就成了一处处值得驻足留影的景点。
目前,宜兴已有越来越多的村庄设置了山水园、农牧园、田园人家等特色鲜明的“公共客厅”,因地制宜,各有妙处。有特色的餐饮、娱乐、垂钓等项目,既是当地农庄招徕生意方式,同时也成为村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张渚的南门村是典型的山村,整个村庄集生态、旅游、休闲、餐饮、会议中心于一体,村民仿佛生活在风景区里。村里的荷花寺文化生态园与著名的大觉寺毗邻,古井,老桥,沟渠等经过发掘和改造,都成了旅游景物。通过集体投资,随山就势规划的村庄布局,使得山村的生态和禅文化底蕴都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风景。
(晚报记者何小兵)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