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计划投资近12亿元,续建和开工新建一批公用工程,进一步提升公用事业能级。
目前,10万吨级氿滨水厂常规处理扩建工程和太华水厂工程建设已基本完工,即将进入调试阶段;油车水库原水管道建设也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8%,即将实现通水。
大力推进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创建了一套风格鲜明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凸显出我市公用事业建设的品牌效应。
本报讯 统一施工围护、开设便民通道、堆土随挖随清、管沟随挖随填、分段分时施工……连日来,供水管道改造工程作为宜城人民路综合改造二期工程的“第一步”,在最大限度减少对交通和市民生活影响的前提下,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目前,主管道铺设已完成6公里。按照计划,改造工程将于5月份全部完成,届时城区供水质量将得到大幅提高。
宜城人民路供水管道改造只是我市加快推进公用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先后投资50多亿元,基本构建起以供水、污水、环卫、燃气为主要内容的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构架。今年,我市又计划投资近12亿元,续建和开工新建一批公用工程,进一步提升公用事业能级,全方位满足百姓生产生活需求。其中,供水工程将加快建设投运10万吨级氿滨水厂常规处理扩建工程、湖氵父水厂改扩建工程、太华水厂和湖氵父水厂取水工程等,实现全市近期生活供水总能力达38万吨/天,工业供水达8万吨/天的目标;污水工程将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污水处理7.5万吨/天工程、污水主管网工程等;燃气工程则将推进“川气入宜”工程竣工通气及后续建设管理工作,新建高中低压管线250公里,完成老小区改造和新小区统建2万户,并力争在年内完成3座加气站建设;环卫工程则要求扩充垃圾飞灰填埋库容,提升作业装备等级。
这些公用工程不仅体量大、点线长、门类多,而且群众关注度极高。为使各项工程早日开工、按时完工,市公用事业管理局提早深入各镇、园区、街道进行调研,了解当地重点建设项目的公用事业配套需求,完善相关工程的建设计划,尽量缩短工程准备期。在建设过程中,各建设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施工工序,化解各种制约因素,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目前,10万吨级氿滨水厂常规处理扩建工程和太华水厂工程建设已基本完工,即将进入调试阶段;油车水库原水管道建设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8%,即将实现通水;城市污水处理厂、加气站建设等项目,目前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公用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与市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为此,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及相关施工单位不断加强质量意识和管理力度,对施工工艺、程序等实施更精细、更规范的管理,每批工程材料坚持采用专人驻场监造、视频监控、产品先检后用的方式,确保其符合施工质量要求。在工程质量监管上,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创新组建了公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的安全控制。不仅如此,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还把“文明施工”作为对施工单位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创建了一套风格鲜明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凸显出我市公用事业建设的品牌效应。(何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