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文化宜兴建设再出新成果。昨天下午,我市举行《宜兴市志》暨《宜兴历史文化丛书》首发式。市委书记王中苏等出席首发式。
宜兴历史悠久、人文蔚盛,历来具有兴文修志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大力保护历史文脉、弘扬特色文化。从“十一五”开始,我市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先后启动了一批文史类丛书的编撰和整理工作,走在全省同类县市前列。此次出版的《宜兴市志(1988-2005)》和《宜兴历史文化丛书》,既是对宜兴历史文脉的继承延续,也较好地填补了相关文史资料的空白,对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宜兴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和掌握新时期人民的创业历程、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就,必将起到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首发式上,王中苏对《宜兴市志(1988-2005)》和《宜兴历史文化丛书》的成功发行表示祝贺。他要求各级要紧贴城市宣传,充分利用市内外各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抓好组织发行。要立足自身,紧扣“修志为用”,抓好学习普及。要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以“陶文化节”、“素博会”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制作宣传片、编创特色歌曲、举办主题节会等途径,不断提高海内外朋友对宜兴人文历史的认知度,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围绕发展所需、时代所需,积极做好已有成果的开发利用,努力发掘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创造出更多无愧历史、无愧人民的精品力作,推动宜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据了解,《宜兴市志(1988-2005)》于2006年开始编撰,全市共有160多个单位承担编撰任务,参与撰稿人员达309名。该书是宜兴撤县建市后编撰的第一部地方综合志书,上限起自1988年,下限止于2005年,记述时段达18年,设8编、48卷,分上、下两册,约274万字。《宜兴历史文化丛书》与2008年宜兴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启动,共10本、计140万字。丛书尊重历史、尊重史实,从历史源流、文物古迹、文学艺术、地名习俗、陶瓷今昔、名人名家、地方特产、旅游名胜等方面对宜兴作了全面挖掘和展示,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