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党政代表团赴苏北考察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3月19日至20日,我市党政代表团成员踏上了沛县、涟水县的热土,领略到了苏北干群干事创业、克难奋进的火热激情,感受到了一股由思想解放所带来的新风。

三月的苏北大地,春寒料峭,但吐绿枝桠透着春的气息。

  纵越整个江苏,带着深情的问候,3月19日至20日,我市党政代表团成员踏上了沛县、涟水县的热土,领略到了苏北干群干事创业、克难奋进的火热激情,感受到了一股由思想解放所带来的新风。这股新风,正是苏北发展之“魂”。

  近代是灾区、新中国成立前是战区、新中国成立后是农区,经济底子薄……提起苏北,很多人的印象就是贫困落后,惯于等、靠、要。“当前,制约苏北发展的最大障碍还是思想障碍,加快苏北振兴的首要任务还是解放思想。”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曾在“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工作”会议上一语中的地指出制约苏北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今,数年过去了,这样的制约因素是否还在影响着苏北?那里的干部群众对于发展又有着怎样的想法?此次两地之行,大家发现,苏北真的变了,不仅城乡面貌改天换地,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和精神变了。以振兴文化旅游为落脚点,大唱转型发展大风歌的沛县;以复兴光荣之地为目标,争当苏北发展排头兵的涟水,他们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采取的很多创新手法,都给代表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年来,作为“刘邦故里,大汉之源”的沛县,始终以汉文化为切入点,把文化资源变身为文化旅游精品和民生工程。连续9年举办“刘邦文化节”;在去年,与香港亚洲电视以及著名导演胡玫合作开发“沛县湖西影视城项目”;投资30亿元,打造汉城景区、汉之源景区、大风歌广场、沛公园这条“汉文化轴线”;每年,在央视等投放沛县旅游形象广告……这一系列动作,充分说明了沛县人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决心。即使是沛县的街头,汉源路、张良路、萧何路、韩信路等道路,都被打上了汉文化烙印。沛县深度展示汉文化精髓的做法,给了代表团成员很大的启迪:有历史的地方就有文化,而要将文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必须举全市之力、无限放大其独特魅力。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现发展。但有发展意识,也要有发展热情,关键要“加温”,要让所有人把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作为自己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使命。考察中,涟水县的一位工作人员感慨道:“多年前,谁提到‘苏南富’,很多人会觉得那是一种概念,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但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在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现在,苏南地区的先进性已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存在。大家深刻意识到,不想落后就必须奋起直追。” 涟水县这几年的发展的确令人瞩目,用“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来形容不为过。这几年,他们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创造了两年翻番的成绩,还围绕交通区位大做文章,桥、路、水道、机场建设并举,“水陆空”兼备的立体交通体系初见雏形。一个更具发展活力的涟水,必将在新的经济竞争中提速进位。

  如果说,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苏南经济腾飞发展的黄金期,那么,进入21世纪后的十多年,则是苏北地区真正甩开膀子大干快上的关键期。市委书记王中苏表示,不可否认,宜兴干部和群众有发展的意识,也有发展的热情,但在面对困难、逆势而上方面,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勇气、魄力和韧劲。要想将优势保持并进一步放大,我们必须付出多于以往几倍的努力。 (耿蕾)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