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桥镇金兰村干群勒紧腰带建起了三只会生钱的“聚宝盆”,那就是村里1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1000多亩高标准粮田和丰产方、30多亩蔬果大棚。凭这三只“聚宝盆”,金兰村喜摘“贫困帽”。村党总支书记蒋仲良经常对前来取经的人说:要壮大村级经济、实现农民致富增收,村干部们不仅要学会因地制宜抓发展,还要放远目光,学会科学取与舍。
“拿30万票子换来的土地指标现在每年为我们村净赚上百万元!”在新崛起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村主任吴志强得意地说。为改善村委会办公和为民服务条件,2008年,市财政拨款3000万元支持全市100个经济薄弱村建设村级活动场所,金兰村名列其中。面对30万“巨款”,村干部们当时都很动心,但仔细一算账,建一个新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起码要耗资100多万元,这意味着村里还要“贴进”近百万元。村干部们一合计,决定巧用30万补贴款,和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商量,在镇工业集中区边上争取15亩土地指标,自筹资金近200万元,建起了村里的第一座标准化厂房。由于靠近工业集中区,厂房还没建成便被预订一空,建成后当年便出租获利30多万元。通过几年前的果断“取舍”和几年的科学运作,金兰村已建成标准厂房1万多平方米,每年出租获利100余万元。去年年底,靠着这租金,集办公、宣传、医疗保健等多种设施于一体的村级服务中心拔地而起。“不用亏债,在赚回来的楼里办公,我们用着才舒坦。” 吴志强说。
“500亩丰产方也是我们的‘聚宝盆’,不仅每年产生效益30余万元,还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增收。”正在田头劳作的大学生村官郭赛红说。为发展现代农业,2008年,金兰村积极向市农林局争取配套项目建设,创办了金兰为农服务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余亩,自筹资金数百万元,实施水利设施建设,积极为“稻麦丰产示范方”、“感知农业”及“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的技术开发构建平台。先进的配套设施和一批农技专家的定期指导,1000多亩高标准粮田和丰产方的种植效益比普通农田提高10%以上,而且500亩丰产方每年还可获得各级农业补贴20余万元。尝到甜头的金兰村今年又计划投资200余万元,推进30多亩高标准长久性大棚建设。目前平整土地工作正在有序展开。小郭说,这几年由于村干部主动扎根田头,带头参加全年农田管理,广大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热情高涨,大棚年内全部建成投用后,又可为金兰村每年增收好几十万元。
先吃苦、后享受,依托勒紧腰带打造出的这三只“聚宝盆”,金兰村家底渐丰,各项村级实事工程得以有序推进。去年该村投入近800万元,先后完成8700多平方米水泥路面的铺浇和绿化配套工程建设,还配备了专职保洁员负责垃圾清扫、收运,并制定了长效保洁管护机制,新建了景观休闲道路,并配套花架、亲水平台、伞亭等休闲设施,村庄环境不断优化,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