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宜兴日报》一版刊登了一则企业凭“重合同守信用”称号能贷款的消息:宜兴工商局和人行宜兴市支行联合制定相关实施意见,加大对“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对于这样的举措,笔者拍手叫好。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要讲诚信已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报道中提及,我市目前拥有各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1363家。而且,我市企业的诚信经营之举也常见诸报端,如江苏嘉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为给德国客户急送一批产品,采取高成本的空运办法,企业因此损失了1000多万元,但赢得了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如此种种,都说明我市不少企业高度重视信用建设,充分认识到了诚信经营不仅能为企业赢得市场的认同,还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笔者认为,企业凭“重合同守信用”称号能贷款举措的出台,明确表达了政府部门对于企业诚信经营的肯定和鼓励。企业要干事、干成事,必定要具备两种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资金等属于硬实力,诚信则是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政府部门实施以诚信换贷款的举措,相当于在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添置了一台“转化器”,使“诚信重于金”的概念得到最为具象化、最为实际的体现。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宏观环境下,“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可分别获得数百万乃至数千万元的贷款额度,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贷款的具体数字,更是政府部门向市场发射了一颗重量级的“信号弹”,为企业确立硬实力和软实力并重的发展战略增强了信心。
“信号弹”并非一发了之。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切实引导和严格规范。实施意见明确,我市将加强对“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综合评估,筛选出一批优秀企业试点“体验”这项服务。笔者建议,有关部门要严把筛选关,让具资格、最有需要的企业能够及时享受到实惠,同时,要在企业申报、部门审核、动态管理等多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重合同守信用”这一称号长期保持“千足金”的好成色,真正给予诚信企业更多的发展动力。
(木子)
宜兴市鼓励企业诚信经营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1月25日《宜兴日报》一版刊登了一则企业凭“重合同守信用”称号能贷款的消息:宜兴工商局和人行宜兴市支行联合制定相关实施意见,加大对“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对于这样的举措,笔者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