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农村学校重视学生德育教育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报告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被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十七大报告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更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深入阐释。什么样的人是有德之人?如何才能成为一位有德之人?德育教育如何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十八大召开之后,我市的教育工作者在为报告内容感到振奋的同时,也对“立德树人”所蕴含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而“立德树人”恰恰作出了最为言简意赅的回答。因为有着较好的硬件设施,城区学校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起步早于农村,但近年来,随着我市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在农村,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对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很多学校都将德育工作作为品牌栏目用心经营。桃溪小学副校长徐金萍认为,立人先立德,这是自古至今不变的命题。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被摆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道德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试卷会渐渐发黄,成绩可以通过练习来获得,但道德——这种特别而美好的东西,却必须经历长时间的熏陶和培养才能拥有。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园地。立德树人,是在德育为先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多的创新性高素质人才。有着21年教学经验的刘华曾是市实验中学的语文老师。两年前,她来到位于周铁的洋溪中学担任副校长。洋溪中学通过开办开心农场、丰收果园、特种栽培等实践课程,让学生们从劳动中认识大自然、体会艰辛,更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这样的“生态道德”教育,让刘华对农村学生德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她认为,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农村的德育工作必须结合地方特色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只有“接地气”的德育教育才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以践行“真教育”,倡导办真学、做真人、育真才、长真智的市实验小学,一直是我市德育工作的一块招牌。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让该校副校长潘淼深知,立德树人并非一句空话、大话、套话,也不仅仅只是德育老师的事,它是所有教师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她说,教育,从来就不应该窄化为“教知识”、“教文化”、“教技能”,它包含着更为重大、深远的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除了刚性的规范管理,学校更要注重营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文化氛围,引导教师追求潜心育人、忘我教书的超然境界。
       (耿蕾   胡默)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