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市共募集慈善资金7019.2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27024人,发放慈善款3072.8万元。
我市荣获“中国公益慈善指数七星级城市”称号,“爱心GDP”居全国第19位。
本报讯 当前正值岁末年初,在弱势群体最需要温暖关爱的日子里,全市上下纷纷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慈善暖万家活动,为困难家庭和群众送去生活所需的钱物,了解他们最关心、最现实的诉求。
公益慈善事业是我市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我市城市文明、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2012年,全市共募集慈善资金7019.2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27024人,发放慈善款3072.8万元……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我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依然保持蓬勃向上的态势。社会各界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为我市“爱心GDP”的增长积累了大笔“筹码”。在去年8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发布会上,我市被评为“中国公益慈善指数七星级城市”,并以总分82.5分名列全国第19位,慈善文化单项指数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并列第一,我市公益慈善事业成功迈入了全国第一方阵。
慈善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慈善组织网络和严格的管理制度。目前,全市各镇、街道都成立了慈善分会,协联热电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纷纷成立慈善分会和慈善基金会,进一步织密慈善“爱心网”。与此同时,我市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捐赠款物接收、慈善资金使用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动各慈善组织照章行事,完善内部管理,并及时公布资金募集和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和透明度。去年,我市还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慈善资金使用管理的意见》,进一步细化和规范慈善资金的财务管理制度。
顺应慈善发展大势,我市牢固确立现代慈善理念,各级慈善组织坚持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募集善款,通过“创始基金募集”、“慈善一日捐”、“艺术品义捐义拍”、“结对助学”、“定向捐赠”、“企业认捐”、“冠名基金”等活动,扩大慈善母本金,推动慈善事业全面发展。据统计,去年我市“慈善一日捐”活动共筹得善款421.8万元;446家企业参与认捐共募得善款2999.1万元。同时,“冠名基金”也逐渐成为企业回报社会的主要形式之一,仅去年我市就新增“江华霞光扶贫帮困基金”、“鹏鹞教育基金”等8个企业冠名基金,基金总额达1800万元。
随着我市“爱心家底”不断丰厚,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春节慈善暖万家、低保户救助、慈善助学、住院医疗救助……一项项慈善救助工程的实施,让我市的慈善事业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据统计,去年,我市助学4535人,发放助学金784.9万元;助医5374人,发放补助1072.5万元;助困9554人,发放救济金626.7万元;应急救助113人,发放补助38.2万元;助残224人,发放补助21.4万元;助老2547人,发放补助77万元;定向支出救助4677人,共发放452.1万元。
(何洁蕾)
宜兴慈善公益事业愈加完善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随着我市“爱心家底”不断丰厚,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春节慈善暖万家、低保户救助、慈善助学、住院医疗救助……一项项慈善救助工程的实施,让我市的慈善事业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