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在这里找到如意的‘婆家’,迈出人生的崭新步伐!”1月26日,应届毕业生钟程昱拿着简历给自己“打气”。当天,2013年“魅力陶都”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在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跟随着求职和招聘的人群,记者也亲身感受了一回当下高校毕业生们求职的点滴滋味。
应届毕业生:专业要“体面”更要实用
来自丁蜀的应届毕业生小范学的是生物工程专业。场内一圈转下来,他只找到一家有生物工程专业招聘需求的企业。一番交谈之后,小范虽然递交了简历,心里却不是滋味。因为,与他一起参加招聘会的两名同伴就读的大学名气都不响,但都很快找到了各自所学专业的意向性岗位,且待遇都比他的好。“主要是专业选得不好!”小范说,当初选生物工程这个专业还是全家人一起商量的结果,觉得这个专业“体面”有前途,却没有考虑这个专业回宜兴就业是不是能接上“地气”。
在招聘会现场,因为专业与市场不对接导致找工作困难的求职者不在少数。除了部分专业市场需求量少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专业,诸如中文类、管理类职位,企业在招聘时一般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年限,真正能提供给应届毕业生的,多是需要从基层做起的职位,这样的职位与毕业生当初选择志愿时的想象出入很大。
往届毕业生:“剩下”的滋味不好受
“你2011年毕业的,怎么还在找工作?”招聘现场,面对用人单位的询问,往届毕业生张励显得有些尴尬。张励是南京一家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曾在无锡一家企业做过一段时间的文员,因为待遇低没过多久就辞职了。后来她又换了几个工作,广告公司、外贸公司、科技公司,也都没有做长久。“最初还觉得尝试不同工作,积累多个行业经验会方便找到更好的工作,事实证明不是这样的!”张励说,这次来招聘会前,她已经下定决心,再也不想寻寻觅觅、跳来跳去了。
几乎每次招聘会上,都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早已毕业,却仍在待业,或者是频频跳槽,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成了职场上的“剩男剩女”,不得不每年与应届毕业生同台竞争。事实证明,对于相当一部分“剩男剩女”来说,由于工作不稳定,无法使专业技能、经验得到有效加强,反而增加了求职难度。市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建议,每位求职者都要注重术有专攻,而不是靠频繁换工作来积累经验。
用人单位:爱才之心“溢于言表”
此次招聘会共有180家企业提供了6000多个岗位。当天,共有8000多人进场,30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虽然对于求职者来说,依旧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我们不难感受到企业招才的诚意和对人才的重视。
此次,中超集团争取到了现场最大的一块招聘场地,组成了一个强大的招聘团队:不仅中超集团下属各个子公司的负责人、中超电缆各部门的分管领导组成了一个超大型的招聘阵容,更有人力资源部的十多名工作人员分散到招聘会场,发现合适的人才及时引导到中超的招聘区进行沟通。该集团董事长杨飞也亲自到场,与求职者进行交流,对于中意的人才,当场面试、当场“拍板”!“我们更倾向于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在这点上应届生更符合我们的用才导向!”对于有些青涩的应届毕业生,杨飞亲切地鼓励他们。怀着诚挚的爱才之心,该集团今年还特地设置了“储备干部”这个职位,优先录用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
图为热闹的招聘会现场。
燕文 吴佳荟/文 洪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