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生态文明建设引热议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要依托宜兴特有的基底、禀赋和内涵,创新生态发展,维护生态安全,在陶都大地上实现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让宜兴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示范区。围绕这个话题,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满怀信心地展望“美丽宜兴”的绿色愿景。

在今年的“两会”中,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人大代表的建议、政协委员的提案,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污染减排等一个个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词频繁出现。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要依托宜兴特有的基底、禀赋和内涵,创新生态发展,维护生态安全,在陶都大地上实现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让宜兴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示范区。围绕这个话题,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满怀信心地展望“美丽宜兴”的绿色愿景。
       向优质产业转型
       “保护环境,选择和调整产业是关键。”市人大代表裴焕良认为,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的高度。要浇灌好“美丽宜兴”这朵最美丽的花,离不开优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近年来,我市铁腕治理化工、琉璃瓦产业的行动,有力地证明了淘汰资源消耗大、环境破坏大的产业,不仅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相反,由产业转型换来的“绿水青山”成了我市绝无仅有的优势,让宜兴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了更多优质产业和项目的到来。如今,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宜兴要建设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须走以绿色发展为基准、以低碳发展为引擎、以循环发展为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新道路,尊重自然、经济和科学规律,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推进民生环保
       回顾宜兴的发展,从产业、城市、生态“金三边”,到产业、城市、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始终被放在突出位置。市政协委员杨跃飞认为,全力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致力打造“美丽宜兴”,必须坚持把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生诉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主题,继续深化民生环保专项行动,深度解决异味、扬尘、噪音等扰民污染,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提升我市的人居环境质量。此外,市相关部门要以助推经济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环保优质服务工程建设;以扩大环境容量为目标,加快推进污染减排工程,助推产业结构转型,从而更有力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广大市民打造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宜兴”,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做优农村环境
       建设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也要注重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市人大代表董志强认为,宜兴丰富的山水资源,是改善农村环境的先天优势。农村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更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我市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既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实行城乡统一规划,考虑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格局,又要站在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的角度,尊重农村的实际和特点,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生态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区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建设更美、更靓、更优的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
       全社会积极参与
       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不仅要靠政府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市政协委员杨芝琴认为,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积极运用各种方式,在全社会普及低碳知识、宣传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要号召每一位公民、每一个家庭,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养成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注意节约资源,使用节能器具,崇尚绿色产品,以实际行动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真正成为低碳生活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努力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宜兴”贡献力量。    
       (耿蕾 胡默)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