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上午7点半,宜兴市电工机械有限公司的电焊工唐亮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记者跟随唐亮走进电焊车间,明显感觉车间内的温度比室外高,而且连一丝风都吹不进来。然而,走进这个“蒸笼”,唐亮却换上了厚厚的长衣长裤,戴上了皮手套,“全副武装”地进入了工作状态。他说,作为电焊工,每天都得反复切割和电焊钢板,一不小心,火花就会溅到身上,所以必须“全副武装”,防止被烫伤。说话间,唐亮对着图纸,拿着粉笔在面前的钢板上划出一条条切割线,随后打开了一旁的氧气罐和乙炔罐。当两种气体通过管道进入切割机中,唐亮(图右)开始缓慢地打开阀门,推动着切割机沿着钢板上的切割线一点点地前进和后退,任凭火花飞溅在衣服上。
仅仅过了十分钟,唐亮的汗水就沿着面颊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衣裤也已被汗水湿透,和皮肤粘在了一起,可他却毫不在意,始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大概工作了一个小时,唐亮才起身走到一旁的休息间,打开电扇,大口大口地喝茶。他告诉记者(图左),切割过程中,钢板的表面温度达到1500摄氏度,车间里的温度也近50摄氏度。在切割、电焊过程中,不能开电扇,因为一方面会影响效果,另一方面会造成安全隐患。他说,只有当自己热得实在吃不消了,才会走到休息室吹一会儿电扇,休息几分钟,然后继续投入工作。
唐亮说,做他们这行,除了要耐得住高温,眼睛也挺“受罪”。在切割过程中,眼睛必须盯着喷射的火花,时间一长,就会产生眩晕,眼前非常模糊,有时候整个身体都有不良反应。“我们干了这么多年,适应性已经比一般人强了,就算工作中身体出现不适,通过调整也能熬下去,毕竟工作摆在面前,必须得保证进度。”(张胤/文 马超/摄)
【记者手记】
没有空调,没有电扇,还得穿上加厚的衣裤,记者在半天的体验中,看到的是一双双被烫得变形的手套、一件件被火花照得泛白的衣裤,闻到的是空气中弥漫着的汗水味。然而,这些电焊工却声称早已习惯了目前的工作状态,对恶劣的工作环境毫无怨言,肩负着社会赋予的使命,全力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转。他们值得敬佩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