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对待婴孩般养护每一把紫砂壶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本站记者 吴宇豪实习生 王晓萍 通讯员 张玩晖踏入阮聪明的家中,就看见他客厅的两个船木柜子里,陈列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紫砂壶。环顾客厅,会发现墙上还嵌着几把紫砂壶。在他的店中,同样摆放了各式各样的紫砂壶,以茶壶会友。阮聪明告诉记者,自己收藏紫砂壶已有二十几年的光景,最多的时候拥有300多把紫砂壶,如今仍在收藏的有220多把。藏壶因茶起有人说:"壶是茶人丰富心灵的写照。"很多时候,收藏茶壶是为品茗,阮聪明也是因为茶开始收藏茶壶的。阮聪明自小便喜欢工艺品,对茶壶最是上心。但真正对紫砂壶产

本站记者 吴宇豪

实习生 王晓萍 通讯员 张玩晖

踏入阮聪明的家中,就看见他客厅的两个船木柜子里,陈列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紫砂壶。环顾客厅,会发现墙上还嵌着几把紫砂壶。在他的店中,同样摆放了各式各样的紫砂壶,以茶壶会友。

阮聪明告诉记者,自己收藏紫砂壶已有二十几年的光景,最多的时候拥有300多把紫砂壶,如今仍在收藏的有220多把。

藏壶因茶起

有人说:"壶是茶人丰富心灵的写照。"很多时候,收藏茶壶是为品茗,阮聪明也是因为茶开始收藏茶壶的。

阮聪明自小便喜欢工艺品,对茶壶最是上心。但真正对紫砂壶产生兴趣,是在他去南京工作的时候。

二十多年前,阮聪明离开厦门去南京,在喝了台湾茶后,就被它四溢的清香和绝佳的喉韵吸引。于是,他开始喝茶,也开始收藏泡茶的器皿---紫砂壶。

阮聪明说,现在家中收藏最久的是一把小品紫砂壶,收藏了大概有18年,当年以250元的价格在霞溪路购得。价值最高的则是一只全手工制作、制作工艺难度大的如意壶。

爱壶之人多有泡茶的雅趣,阮聪明也常泡茶,或自饮或待客或养壶。

阮聪明泡茶很是讲究,首先要"醒水",将泡茶所用之水放在装有麦饭石的紫砂水桶中静置,改良水质。

泡茶时,他对茶叶用量及浸泡时间的要求十分严格。茶桌上,烟盒形状的微型电子秤是他用来秤茶叶用量的,还有一个沙漏则是用来计算浸泡茶叶的时间。

" 茶壶容量如果是220毫升,所泡的茶叶需要8克,浸泡的时间1分钟就够了,这样味道才会正好。"阮聪明告诉记者,每一个茶壶,他都按照比例放置相应的茶叶,泡出味道最好的茶。

养壶如养子

阮聪明收藏紫砂壶多年,对于养壶有不少自己的心得。

他说,养壶往往是在品茶过程中完成,用紫砂壶泡茶的同时,用热水冲浇茶壶,而后拿养壶笔绕着茶壶轻擦。

阮聪明的养壶手法娴熟,在泡茶时,他提着养壶笔由茶盖轻擦至茶底,动作顺畅。

" 会不会玩壶,就看他的紫砂壶壶嘴下部是否有水伤。" 阮聪明说,许多人以茶养壶,却不注意清理留下茶渍,反倒伤了壶。阮聪明家的紫砂壶在他的细心养护下,色泽油亮,毫无茶渍残留。

" 茶壶冲洗之后,不能就放着风干,残留的水要用专业养壶布擦干。"在擦拭茶壶时,阮聪明动作小心翼翼,十分轻柔,手中捧的不似茶壶,更像自己精心呵护的婴孩。

养壶多年,阮聪明发现,将紫砂壶放到太阳下晒,会使它的包浆愈发明显,手感更顺滑,效率是普通养壶手法的四五倍。为此,天气好时,他还会将他的紫砂壶拿到室外做个"日光浴"。

养壶亦养性,养壶之人具耐心和细心,阮聪明对待自己的紫砂壶就很是周全、细致。

每泡完一泡茶,要将壶中茶叶倒掉时,阮聪明都会拿起一枝小竹棍,将茶叶轻轻地拨出来。"这是为了倒茶叶时避免磕碰,伤到茶壶。"阮聪明笑着说,"我玩壶玩到现在,前前后后经手的紫砂壶有300多把,但从来没有弄伤一把。"

留心细看,会发现阮聪明的十指干净,一点指甲也没留。阮聪明说:"玩壶的人不留指甲,尤其是右手的大拇指、食指和无名指,因为我们常用这三只手指揭茶盖,留着指甲,会刮伤茶盖。"

恋壶为欣赏

闲暇之时,阮聪明就坐在客厅的船木椅上,细细品鉴每一把壶。为了方便欣赏,他还特地将客厅的陈列柜打造成侧开门样式。

壶器之美由它们的形体感悟,阮聪明赏壶之时,首看器形。经他无数次的品鉴,家中收藏的100多种器形他都了然于心。他说:"紫砂壶不单是做茶具用的,它还是一种艺术,品鉴它要懂得欣赏制作人的工艺。"

值得一提的是,他收藏的紫砂壶都是助理工艺师以上级别的工艺师制作的,还有不少紫砂壶是工艺师在相关赛事中的获奖作品。

尽管已经拥有数量不少的紫砂壶,但阮聪明表示若遇见值得入手的紫砂壶,自己仍会收藏。他坦言:"有些人不理解我收藏它们的意义,这其实就是我的爱好,闲暇时静静欣赏上一番,心里就很舒服。"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