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斌
紫砂彩陶工艺大师
七彩紫砂陶创始人
专注彩陶二十余载
高建斌,又名高建兵,艺名紫龙,1973年生于陕西富县,是当代紫砂艺术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作为陕西省工艺美术行业艺术大师、陕西七彩紫砂创始人,他的艺术人生融合了家学传承与创新探索,在紫砂艺术领域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陕西七彩紫砂”流派。
高建斌出身于根雕、木雕艺人世家,自幼随父辈学习传统雕刻技艺。在木雕与根雕的创作过程中,他发现了泥塑艺术的独特魅力,由此萌生了对陶艺的浓厚兴趣。为实现艺术理想,他先后辗转景德镇、北京、浙江龙阳、广东石湾等陶瓷重镇求学,最终在紫砂之都宜兴丁蜀镇扎根。这段游学历程使他全面掌握了陶瓷生产的各项技艺,为日后的艺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建斌携作品《国色天香》
高建斌的艺术创作实现了南北艺术风格的完美融合。他将在宜兴学到的传统紫砂技艺与西北文化的豪放气质相结合,创造出色彩丰富、大气磅礴的七彩紫砂艺术。其作品既保留了南方紫砂的细腻质感,又展现出西北艺术的雄浑气魄,形成了极高的艺术辨识度。
2010年,高建斌在家乡富县创办紫砂陶坊,2012年在宜兴设立紫龙陶艺工作室。他的代表作《国色天香》(七彩孔雀系列)在2017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铜奖,并入选“天工作意——当代紫砂雕塑艺术展”。《与天同乐》《百似根》等作品被专业书刊收录,《国色天香》《蛟龙出海》等原创设计更获得版权专利。
作品《国色天香》入选证书
高建斌的艺术创作根植于七千年前的彩陶文化,深受家乡仰韶文化陶窑遗址的启发。他提出“以神定形,以景制陶”的创作理念,在作品中融入祥瑞国学文化元素,追求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其作品题材广泛,尤擅花鸟制作和石木仿生,被业内誉为“紫砂花鸟第一人”。
中国经济报道高建斌作品展示
作为西安新时代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高建斌始终致力于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还远销台湾、日本、菲律宾等地,获得海内外藏家的高度认可。高建斌用二十余年的艺术实践,成功开创了紫砂艺术的新境界,为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建斌作品:孔雀系列
紫砂艺术以其独特的五色原矿土闻名于世,这些天然矿料未经任何化学添加,保留了最纯粹的自然特性。其可塑性极强,泥料中蕴含着独特的“骨力”,刚柔相济,既有黏土的柔韧又不失砂质的骨感。
在制作过程中,泥料不酥不裂,生坯经自然晾干后仍能保持完美形态,不易变形开裂,这种特性使其成为塑造复杂造型的理想材质。经过高温烧制后,成品呈现出天然温润的色泽,毫无人工着色的呆板感,展现出紫砂材质独特的艺术魅力。
高建斌老师的孔雀系列作品,共有三件,件件精品,皆选取牡丹与孔雀这一经典组合进行艺术创作,采用高度写实的表现手法,将牡丹的雍容华贵与孔雀的优雅灵动完美融合。
构图上,通过章法严谨、疏密有致的布局,营造出深邃的空间层次感;色彩搭配上,设色考究,既富丽堂皇又不失自然雅致,巧妙利用紫砂天然的肌理与色泽,呈现出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
雕塑主体为一对雌雄孔雀,孔雀胸腹部覆盖着华丽的蓝绿色羽毛,尖喙黑目,眼周环绕着精致的白色轮廓线,头顶耸立着一簇挺直的冠羽,金黄色的肉髯更显其高贵气质。
最引人注目的是雄孔雀那华丽的尾羽,翠绿色的羽毛上布满蓝黄相间的眼状斑纹;雌孔雀则以温婉的姿态相伴左右,体型较为娇小,羽毛也相对朴素,与雄孔雀形成鲜明对比却又不失和谐。
两只孔雀栖息在盘根错节的奇石之上,周围簇拥着盛放的牡丹,花朵姹紫嫣红,花瓣层层叠叠,金黄的花蕊点缀其间,尽显国色天香的华贵气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雀被誉为“百鸟之王”,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孔雀开屏则寓意“前程似锦”;牡丹贵为“花中之王”,代表着富贵繁荣。二者组合不仅构成“花开富贵,鸟报平安”的吉祥主题,更通过雌雄孔雀的相伴,暗喻夫妻恩爱、婚姻美满的深层含义。
作品将紫砂材质特有的温润质感与精湛的雕塑工艺完美结合,在视觉美感之外,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情感寄托,艺术表现力令人惊叹,堪称紫砂雕塑中的精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