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壶说话 · 紫砂一厂八十年代金蟾玉璧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之前有一段时间拍照、编辑、做详情页都是老傅一个人完成,本想在详情页里边多写点东西,但是因为模板地方有限,只能机械的操作,所以没办法写太多内容进去。就自己写了一些对壶的感受!此壶是80年代紫砂一厂出品的,那个时期紫砂刚刚受到海外藏家的关注,热度还不是很高,陶手们的制作状态都很好,不是急着做壶卖钱的心态,所以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这段时间有不少好的作品诞生。金蟾玉璧是吕尧臣大师成名作之一,创作于80年代初期,此壶最早收录于1985年版的《壶锦》。这块泥料黑而不墨,淡淡有些绿色,是80年代中后期一厂黑料的典

之前有一段时间拍照、编辑、做详情页都是老傅一个人完成,本想在详情页里边多写点东西,但是因为模板地方有限,只能机械的操作,所以没办法写太多内容进去。就自己写了一些对壶的感受!

看壶说话·紫砂一厂八十年代金蟾玉璧

此壶是80年代紫砂一厂出品的,那个时期紫砂刚刚受到海外藏家的关注,热度还不是很高,陶手们的制作状态都很好,不是急着做壶卖钱的心态,所以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这段时间有不少好的作品诞生。金蟾玉璧是吕尧臣大师成名作之一,创作于80年代初期,此壶最早收录于1985年版的《壶锦》。这块泥料黑而不墨,淡淡有些绿色,是80年代中后期一厂黑料的典型特征,作者在泥料中配了粗砂,其手法和原作很像,作品年代主要根据以上两点判断。

看壶说话·紫砂一厂八十年代金蟾玉璧

看壶说话·紫砂一厂八十年代金蟾玉璧

紫砂一厂时期,泥料是由厂里统一分配的,做普通商品的陶手领到泥料就用了,当时的环境也没有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要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名家带头的工作室创作气氛很浓,陶手也有很大的发挥余地,所以有概念的师傅领到泥料后,会自己重新配置,有的是用几种泥料混合,再经过反复捶打,或加砂(本山绿泥颗粒)或不加,以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有的拿到泥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加砂,进而达到自己追求的效果。那段时间,大家都争着把自己手中的泥巴玩出名堂。

看壶说话·紫砂一厂八十年代金蟾玉璧

看壶说话·紫砂一厂八十年代金蟾玉璧

这把壶就是在这个氛围下制作出来的,蒋建明是何道洪的徒弟,作品属于一厂小名家系列。泥料是作者用一厂黑料加入20目左右的粗砂调配而成(现在应该不会有人这么奢侈,加这么多本山绿泥的颗粒进去,既增加了制作难度,又降低了烧成概率。)。泥料配的老味到非常足,泥色古雅,黑而不墨,饱含金砂,却藏而不露,肌理匀称,粗而不燥,加上一厂窑火的煅烧,泡养后定会有种如金似铁的韵味。(明、清两代有很多这类调粗砂的做品,大家可以找资料参考。)

看壶说话·紫砂一厂八十年代金蟾玉璧

看壶说话·紫砂一厂八十年代金蟾玉璧

看壶说话·紫砂一厂八十年代金蟾玉璧

看壶说话·紫砂一厂八十年代金蟾玉璧

看壶说话·紫砂一厂八十年代金蟾玉璧

看壶说话·紫砂一厂八十年代金蟾玉璧

壶的形体把握的非常好,整器毫无死角,底部处理的尤其有味道,玉质感很强,虽然是矮身桶题材,但整把壶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向上的气度,一只神气十足的金蟾点缀其中,很有趣味。这把壶尤其好玩的是,某个角度看金蟾口中含有一粒金砂,呼之欲出,耐人寻味,这是作者制作时候也想不到的精彩。

看壶说话·紫砂一厂八十年代金蟾玉璧

看壶说话·紫砂一厂八十年代金蟾玉璧

看壶说话·紫砂一厂八十年代金蟾玉璧

看壶说话·紫砂一厂八十年代金蟾玉璧

此壶配有原装锦盒,不了解的玩家觉得只是一个锦盒,了解的人应该知道,这个锦盒是根据这把壶定制的,单独为这把壶开模做一个盒子,其成本是非常高的。

看壶说话·紫砂一厂八十年代金蟾玉璧

看壶说话·紫砂一厂八十年代金蟾玉璧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