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霄堂紫砂“天人合一”的造物观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上图为重霄堂的子冶石瓢紫砂内敛含蓄,有一种“黯然之光”,是历代文人士大夫的最爱,看似貌不夺人,却耐得住细细咂摸,朴实无华直追饮茶的本质。《宜兴紫砂通鉴》里面说紫砂是具文人情怀和容纳中国传统哲学审美的器物。它的气韵,总是会传达出制作者绝无仅有的心胸灵魂,而更深层次的,是某种文化的共鸣。吴国祥说,这种共鸣,就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造物观,天人合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顺应自然,而不是征服,是延伸、发挥、利用物的长处。重霄堂的制壶人把泥看成有生命的,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对材料物质的尊重。和烹饪一样,好的厨师最擅长了

上图为重霄堂的子冶石瓢

紫砂内敛含蓄,有一种“黯然之光”,是历代文人士大夫的最爱,看似貌不夺人,却耐得住细细咂摸,朴实无华直追饮茶的本质。《宜兴紫砂通鉴》里面说紫砂是具文人情怀和容纳中国传统哲学审美的器物。它的气韵,总是会传达出制作者绝无仅有的心胸灵魂,而更深层次的,是某种文化的共鸣。

吴国祥说,这种共鸣,就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造物观,天人合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顺应自然,而不是征服,是延伸、发挥、利用物的长处。重霄堂的制壶人把泥看成有生命的,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对材料物质的尊重。和烹饪一样,好的厨师最擅长了解尊重并把原料的优点放大。制壶就是顺应自然的过程,把紫砂泥的本质和优点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在重霄堂,这从养泥醒泥就开始了。古人说泥要养。泥从地底到见天日,就开始沾染人的温度。

当泥在地底的时候,因为地壳压力是无机的。但是,被挖出来以后,接触到空气,一阵风一片云一场雨,就开始产生了生命。里面无数生长的菌丝,把砂颗粒联结起来,产生了塑性,使得泥沙有了很好的延展性,和做面食的面粉发酵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是古代人在不断的实践当中认识到的,放在缸里加水泡,任凭雨水冲刷,长久的雨水冲刷会去除自然界中的矿物含有的可溶性的盐,这种可溶性盐经过高温会变成釉,宜兴紫砂是无釉的,才有了绝无仅有的透气性。

泥经过养,搓成泥球晾制,再经过锤炼才可以当作用来制作紫砂壶的材料。捶打的过程和揉面一样,是一种能量转换,通过外力来增加泥的延展性。打泥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很像宁波人做年糕,先用锤子竖着砸,再横着捶,非常讲究。过去就有捶泥工,捶打的过程是把泥里的大气泡排出去,一层一层打,千锤百炼,层层相叠,形成很多密集的小气泡,形成独特的结构,这也是紫砂透气性的由来。这种结构竖着的力量会非常大,手工制作传统紫砂是需要拍打,需要震荡,只有这种结构才适合。真空炼泥机打出来的泥,抽光了空气,都不适合。捶打之后的泥还会放到缸里去养数月到数年,用的时候拿出来再捶,这个过程和醒面何其相似。中国人把生活、饮食的经验融会贯通,也是古人的智慧。

手工拍打和震动,让泥颗粒重新排序,很细的砂颗粒会慢慢出来,当用竹片压形的时候,水分带着细砂浆也会渗出来,到最后的工序用牛角片去压去光它的时候,使渗出来的细泥浆定着,在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膜,这就是好壶的皮肤,内部结构疏松,表面细腻。这是一把好壶的有机构造,这对真正泡茶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从制作上来说,紫砂讲究没有一处直是直,没有一处曲是曲。它是天然的,泥本身的张力所形成的曲线,用普通的曲线板套不出来的,是人加以诱导,利用泥自然的力度做出来的。当人的力量和自然的力量之间达到一种精美平衡的时候,所产生的形,才是紫砂的形。

这和制作工艺大有关系,紫砂是慢轮制作,这是远古的制作方式,只有在宜兴被保留了下来并演进成一种制作紫砂壶的精粹工艺,和做瓷器的快轮驱动不同,做紫砂是一个圆形的转盘,本身没有动力,靠木拍子拍打时的力驱动那个轮盘转动,形成紫砂壶独特的圆,它不是物理的圆,而是中国人理想中的圆。不论怎么看它,都有人手的温暖,是有人情味的饱满的圆,自然中不存在这样的精美,但我们在追求精美的过程成就的一种不精美。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