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韵历语”浅谈全手工紫砂壶的创作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039-01紫砂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离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形式。一件好的紫砂壶,除了讲究形式的精美与制作技巧的精湛,还要审视纹样的适合,装饰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再说壶艺本身就是感情。所以一件较精美的作品,必须能够发抒艺术的语言。既要方便使用,又要能够陶冶性情、启迪心灵,给人油然而生的艺术感受。而纯手工制作的紫砂壶就是精美的作品,其不借用任何模具,完全凭手感制作出壶身、壶把、壶盖。本人认为真正的紫砂作品应该是全手工的,但这对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039-01

紫砂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离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形式。一件好的紫砂壶,除了讲究形式的精美与制作技巧的精湛,还要审视纹样的适合,装饰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再说壶艺本身就是感情。所以一件较精美的作品,必须能够发抒艺术的语言。既要方便使用,又要能够陶冶性情、启迪心灵,给人油然而生的艺术感受。而纯手工制作的紫砂壶就是精美的作品,其不借用任何模具,完全凭手感制作出壶身、壶把、壶盖。本人认为真正的紫砂作品应该是全手工的,但这对制作者有一定的要求,须熟悉紫砂壶制作的每个步骤,熟练掌握紫砂壶各项制作工艺,这样才能让紫砂壶各部位精美地融合在一起,寓工艺与艺术一体,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成功的“全手工”作品,都是高超的专业技能与脱俗审美眼光的创造结晶,其间凝聚与体现着创作者的汗水、智慧与综合艺术素养。要求作者在制作时能有“眼到手到”、随意赋形的把握能力。有鉴于全手工作品的难度,所以这类作品,都会选用上等的原料,更多的还是名家的经典佳作。明代时大彬的成功,不仅是“善于总结前人之法”,更多的是“随手制作,颇极精工”的全手工功力;清代陈曼生与杨彭年合作享誉于世的“曼生壶”经典,也许当初陈曼生看上的就是杨彭年的“随意用手捏成,而有天然之趣”的高超全手工技艺。全手工紫砂作品,不但是体现了独有的民族特色(艺趣品位,还会原汁原味地还原出传统作品的精神面貌、神采风韵。同一作者的同款作品,也会存有不同的变化,再有是数量有限,符合了当前收藏品位与艺术品位的潜在价值观,所以深受收藏家们的推崇与欢迎。

本人创作的紫韵历语壶,采用上好的紫砂泥料紫泥精心全手工制作,肌理感丰富,色泽莹润光洁,壶身生动形象,以简练技法为切入基准点而展开,用双曲线的变化勾勒出壶体造型,壶身丰硕饱满,强调一种大感觉、大意象,在壶嘴、壶把、壶的处理上渗入现代审美意识,并以大块面、曲线条与壶体顺畅连接,一气呵成,欲有一泻千里之势。飞把与壶的块面相互呼应,呈现势、意、趣,形成内在气韵,同时又产生静中有动、波涛起伏的生动韵律的艺术效果。简练可显高雅,繁杂易入俗套,这是常理。

紫韵历语采用全手工制作,拍身筒时,壶体上下两端因压缩而增厚,从而形体拍成设计要求的形状,同时也符合陶瓷的力学原理,这种拍打的震动也使泥胎中的颗粒作微妙的改变,细小的颗粒泛出表面,壶体内侧则形成更多的双重气孔。同时在修整阶段要巧施明针功夫,这样烧成后的壶胎表面光润莹洁,包浆温润,而在壶体内壁断面呈海绵状开口、半开口气孔,从而赋予紫韵历语的壶体既不会渗漏又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因此,用全手工技法成型的紫韵历语壶有优良的发茶性能,能改变茶水的性质,还能吸附茶水中对人有害的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有利于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的析出。故用紫砂壶泡茶,香气涣散宜人,还具有隔夜不易馊,耐冷热急变而不会炸裂等优良的使用功能。

全手工紫砂壶完全是由紫砂艺人独自亲手完成的,它较能体现艺人的聪明才智与精湛技艺才能。“壶如其人”,一把好壶是作者心力与心灵的反映,一个出色的紫砂艺人应当善于吸取传统精华,同时要善于捕捉大自然一切美的事物本质,去表现自己的创作构思,运用流畅而过渡自然的线条,明暗细微的连接,虚实空间的对比等技巧,努力表现壶的精、气、神、形,而达到出神入化、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一件全手工壶的创制过程也是自己审美情趣的倾情表露,因而,一把好壶能展现独特的传统文化魅力,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极高的艺术品位,且能深深打动壶的欣赏者与使用者,并与之发生共鸣。

全手工制壶正如成长和改变一样,是“润物细无声”潜滋暗长的。这类似于你给一株花浇水。浇水时所想的一定是“花儿需要”,并不一定要它每浇一次就长高一点。在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应不厌其烦地去调整每一根线条,三番五次地去给自己找毛病并加以改进,较根本的心态是对工作的热爱,如果不认为这份工作有意义有乐趣是没有耐心的,即使被制度强制也不会坚持,也不会做好。

紫韵历语造型中的精气神,是构建在立体的造型与平面的设计之问的,通过对每个面所展现的不同的形态进行一点一滴的刻画、修饰,并且要同时关注这一部分的变化对整体气韵的影响,在整体和部分的相映关系中完善塑形。紫韵历语壶运用筋纹手法塑造,其中纹理清晰,流畅线条和形态足见做工精细,惟妙惟肖。自然的形态加上筋纹器巧妙创意,这些手法也很好的表现了紫砂艺术精髓所在。

纯手工紫砂壶是历代以来紫砂文化的精髓,作为一个紫砂艺人,如果一味追求“非手工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弃“纯手工紫砂壶艺”于不顾,对紫砂壶艺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只有努力发扬“纯手工壶艺”才能保传统紫砂壶艺长盛不衰。

[1]陈文平,中国古陶瓷鉴赏[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

[2]奇园国际艺术中心.紫泥―王度宜陶珍藏册[M].台湾:台湾奇园艺术中心,1993.

快速投稿通道《陶瓷工程》《求医问药》《当代保险》《交通管理研究》《中外食品工业信息》《通俗小说报》《中国行为医学杂志》《河南气象》《天津消防》《木工机床》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