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壶人5月30日讯(通讯员 杜晶 记者 赵筱青)记者从5月30日召开的宜兴市2014年民生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4年宜兴市为民实事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新增的儿童课外守护项目、居家养老配餐项目、放心早餐项目等“惠民菜单”,将进一步解决或改善市民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普惠面更广。会上,宜兴市长张立军发布2014年民生建设情况。
政府实事项目是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体现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内容。发布会上,张立军说:“加快发展是‘因’,群众得益才是‘果’。在推进宜兴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始终牢记‘执政为民’宗旨,坚持将实事项目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载体,努力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对此,今年1月,经宜兴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宜兴市政府共安排为民办实事项目12件44项,涵盖就业创业、社会福利、老幼服务、放心消费、环境提升、学校建设、安全饮水、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其中目标类项目11项,工程类项目33项(上年结转11项),计划总投资41.86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5.98亿元。
据了解,今年,宜兴为民办实事项目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内容更多。从项目数量看,共计44项,比2013年多6项,这也是历年最多的;从内部构成看,工程类项目33项,占项目总数的75%,其中,新开工项目22项,占工程类项目数的2/3,两项占比都高于往年,体现了政府自我提标的更高追求。
二是范围更广。在深入贴近民情、广泛倾听民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项目实施广度,进一步扩大了受益面。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实现就业2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9500人,转移1.2万人;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发放人群增加1万人……
在这份惠民“菜单”中,除了促进就业项目、职业技术培训项目等常规“菜式”外,更贴心地增设了儿童课外守护项目、居家养老配餐项目、放心早餐项目等新“菜式”。其中,“小桔灯”儿童课外守护工程,计划聘请社区工作人员、学校老师、巾帼志愿者、社会妈妈等,在妇女儿童之家为辖区内临时无家长照看及课余无家长看管的儿童提供课余看护、免费作业辅导、心理咨询辅导等服务。围绕群众关注的“放心早餐”问题,宜兴将在城区启动示范早餐店创建工作,并计划于年内建成门店40家以上。
三是惠民更实。今年的实事项目更加注重解决群众高度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不因实施难度大、工作压力大就消极回避,而是主动加压、迎难而上。例如今年首次把“民生环保”纳入实事工程,就是着眼于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努力以实实在在的效果赢得群众的满意和信任。围绕民生环保,今年全市将完成城区河道清淤20万立方米以及河道的截留、调水、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农村河道清淤276条269公里386万方,并将制订民生环保三年专项整治方案,围绕噪音、废水、污水等进行整治。在立足解决群众当前亟须解决的热点问题外,今年的政府实事项目还兼顾当前与长远,更加注重长期的社会效益。例如,安全饮水项目,除了提出要建设供水管线80公里以上外,还提出要制订安全饮水长期保供方案,并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部门联动和重大事项会商机制,实行水源地保护区制度,严格实施污染源治理和水源地管理。
政府实事项目“菜单”精致,更需精心“烹制”。今年实事项目确定后,宜兴切实增强“办好实事惠民生”的自觉意识,认真对照既定的各项目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推进。该市继续将实事项目列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并下达目标任务书,进一步明确责任部门要求。为确保每个项目都紧抓不放、一抓到底,宜兴各单位特别是牵头单位,将项目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迅速组建工作班子、制订工作方案、研究工作措施,形成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步步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各单位对已经开工在建的项目,坚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高质高效竣工;对尚未开工的项目,落实专人尽快完善前期手续,力争项目早启动、早见效、早惠民;对实施方案仍不成熟的项目,加快进行论证,确保快实施、快推进。目前,11项目标类项目正按照方案有序推进,其中“促进就业”项目进展较快,促进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等均已超时序进度;33项工程类项目,11项续建项目正按计划要求实施,22项新建项目中除4只项目因需要重新选址、完善方案外,其余18项项目均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