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带来的新气象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为了让农家书屋“用起来、活起来”,北新村特意制定了一整套图书管理制度,并指派专人对农家书屋进行管理。

  “现在我每周都得来农家书屋两三次,像农技、厨艺、养生保健这一类的书都是我的必读!”11月4日,正在和桥镇北新村农家书屋看书的村民吴锡华笑呵呵地说。

  北新村临近滆湖,村民大多以水产养殖为主。过去,村民在养殖过程中遇到问题,只能上城请教农技专家。吴锡华告诉记者,这一来一回就是几十公里,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有时候专家突然有事,他们就会“扑个空”。专家多次建议北新村的村民自己购买些农技书籍,一些养殖经验从书中就能找到答案。为此,北新村决定发挥村里利用率不高的农家书屋,为村民提供一个学习农技知识的平台。征询相关专家和广大村民养殖户的意见后,北新村村委特意为农家书屋购置了一批专业农技书籍。自此,村民们慢慢改变了“一有问题,就找专家”的习惯,遇到技术方面的问题,首先跑到农家书屋“淘书”,在书籍中“取经”。看到农家书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年7月北新村村委又为书屋配备了9台电脑,鼓励村民使用网络,成为“学习型农民”。如今,前来农家书屋看书借书的村民每天都有20多人。在家长的带动下,很多孩子也把书屋当成学习的乐园。为了进一步掀起读书热,北新村还专门开展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吴锡华说:“农家书屋不仅给村民搭起了‘致富桥’,更激发了村民读书学习的兴趣。”

  村党总支书记杨裕国说,现在村民的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也不能落后。为了让农家书屋“用起来、活起来”,北新村特意制定了一整套图书管理制度,并指派专人对农家书屋进行管理。管理人员会定时向村民征询对书籍的需求,然后有的放矢地更换图书、报刊等,并精心挑选农技类、生活常识类等群众看得懂、用得上、“农味”十足的图书,使农家书屋常有新书。目前,该村的农家书屋里共有书籍1万多册,涵盖了文学、历史、农技、生活等各个方面。村民们常说:“金屋银屋,不如咱们的农家书屋。”

  (月半/文 霄帆/摄)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