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灵谷化工有限公司第一套蒸汽余热发电机组项目通过省经信委审核,并获得了第一批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引导资金绿色发展类专项资金80万元。这套蒸汽余热发电机组在本月底投用后,可充分利用低效蒸汽进行发电,每年能节约标煤3万多吨,相当于节约原煤近5万吨。
宜兴企业节能减排频频亮出高招,让我市今年前三季度交出了一张漂亮的节能“成绩单”: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仅为330万吨标煤,比去年同期下降7.7%;规模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167吨标煤,比去年同期下降12.65%。全市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装备、热能再利用等的节能改造项目有36只,其中节能1000吨标煤以上的项目有10只,累计可年节能9万多吨标煤。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今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宜兴市工业节能减排三年(2013年-2015年)行动计划》,并制订了《宜兴市节能降耗实施意见》,年初还出台了《关于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工作的考核激励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奖励企业节能降耗,对企业实施的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达到规定要求的进行奖励;对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竞赛活动并进行考核奖励。
在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下,我市相关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掀起了节能减排的热潮。远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亿多元,新上了窑炉全氧化燃烧节能技改项目。该项目采用先进的“天然气+纯氧”燃烧技术替代原有的“重油+空气”横火焰窑炉,被省经信委列为今年的节能示范项目,并获得500万元资金支持,建成后每年可减少重油用量16530吨,节约标煤1.55万吨。江苏汉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阿斯巴甜母液回用节水改造项目,采用膜处理技术,在解析液蒸发结晶前增加膜脱色、浓缩系统先过滤的方式,可节约大量蒸汽,并有效降低用电负荷,年节能量约达5000吨标煤。今年,全市十大节能项目总投资超过3亿多元,全部建成后年节约标煤7万多吨、节水115万吨。
节能,节出了竞争力。“节能工作是企业生与死的生命线。能耗高就是成本高,也意味着失去了市场竞争力。”灵谷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建辉表示,唯一出路只有开辟循环经济新途径。该企业从去年起投资8000多万元为大化肥装置装上“节能阀”,采用最新技术利用余汽发电。蒋建辉告诉记者:“节约一度电,就省了七八角;节约1吨煤,就省了500多元。按照公司年产80万吨尿素计算,每吨能节省80元用电成本,一年就能节省6400万元,一年半就可收回节能投入。”据了解,该项目分二期全部完工投用后,每年节约标煤7万多吨,削减二氧化硫200多吨,不仅节约了能源,还减少了污染排放。
目前,宜兴拥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近50家,已初步形成了工业废弃物—水泥(建材产品)、废陶瓷—新型建材、生活垃圾—电力、工业废气—电力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年利用各类固体废渣500多万吨,去年为企业减免税费1亿多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减排,减出了新天地。节能主要依靠企业的市场行为,减排则更多地需要政府推动。近年来,我市结合生态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太湖水污染防治等实际,分批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并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纳入对企业的日常监管中。今年,我市70多家企业接受新一轮清洁生产审核。截至目前,全市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已有500多家,共实施清洁生产方案6000个,年实现节电12000万千瓦时,节约天然气700多万立方米,节约原煤14万多吨,年减排COD1500吨,成效明显。(钱敏 贾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