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79条公交线路全面运行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我市城乡公交运营方案已基本确定,79条线路10月1日将全面投运。至此,我市由城区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三大“线网”组成的城乡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大公交”网络基本实现市域“全覆盖”。
  本报讯 记者昨天从市运管部门获悉,我市城乡公交运营方案已基本确定,79条线路10月1日将全面投运。至此,我市由城区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三大“线网”组成的城乡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大公交”网络基本实现市域“全覆盖”。今后,广大市民出行将更加便捷,家门口就有镇村公交,基本可实现市内公交“零距离”换乘,城乡之间“近在咫尺”。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别逐步缩小、联系日趋紧密,原来城乡“二元分割”公共交通方式以及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群众的出行需求。为此,近年来,我市围绕“为城乡提供同样便捷交通出行条件、同型优质交通公共服务产品、同等优惠交通惠民政策”等目标,先行先试、敢于创新,探索出一条以“城区、城乡、镇村”三级公交网络构成的“全域公交一体化”发展新路子,为沟通城乡居民交往和货物流通,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先行与指引作用。
  在不断优化城区公交线路的基础上,2011年底我市率先在省内实现了镇村公交“村村通”。今年以来,我市把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作为打破公交一体化发展“最后瓶颈”的关键之举,将市公路客运有限公司经营的市内客运班线和车辆“剥离”出来,组建新的市城乡公交公司,对全市客运公交按照城市“公交化”运作模式,全面实施低票价、刷卡优惠及按站停靠等公交运行方式。公交化改造启动以来,市交通运输部门会同市城乡公交公司及有关方面,积极开展踏勘设点等工作,参照城市公交车辆停靠站点原则,对原有客运线路站点进行了加密和优化,并增加宜城经兴杨公路至杨巷等新路线。为充分尊重地方群众意见,此次线路优化和站点布设由沿线镇、街道全程共同参与,根据各地实际需求确定具体站点建设位置,对行政村、较大的自然村或客流较多的站点建设公交候车亭等,进一步方便市民乘车。截至目前,设点工作已全部完成,仅农村地区就新增站点673对。如宜城至芳庄的公交233路,听取市民意见后新增站点38对,全程约28公里共设置站点45对;宜城至周铁的240路,全程30.88公里有站点57对,站间平均距离仅约500米。
  为确保“城乡公交”工作顺利推进,8月18日起,我市还率先开行了3条城乡公交线路,试运营一个多月以来,日均运送旅客人数比“公交化”前提高约15%;9月28日起,223路(宜城-高塍-南新)、227路(宜城-新街)等7条线路上线。这10条线路还同时进行“刷卡”(可使用城区公交陶都卡或市民卡)运行测试。10月1日,79条线路全面上线运营后,市民乘坐所有城乡公交线路,均可以刷卡乘车。
  “城乡公交”按照同城同待遇原则,原则上按照“10公里以内2元、20公里以内3元、20公里以上4元”的票价标准收费。同时,统一实行公交刷卡优惠或免费乘车政策:普通卡打8折;60至70周岁老人、18周岁以下学生持卡打5折;7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持卡免费。据不完全统计,一年预计可“让利”市民约5000万元。(李震 旭明)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