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均是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截至目前,今年的政府实事项目均在按计划快速推进中。从制定民生工程建设的计划,到完善保障落实的工作机制;从严密的施工管理和质量监督,到项目实施方全身心的投入与付出……这一切,都凝结着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以及每一位建设者对民生的关切、对百姓的关注。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实事项目追访记”专栏,组织记者奔赴多个实事项目工程建设现场或推进责任单位,追访项目的最新进度,了解老百姓享受到的实惠。
连日来,宜城佳盛广告设计工作室的负责人邵佳(如图)格外忙碌。他每天都要往返于印刷车间和客户单位,将已经制作好的印刷品送到客户手中。相比于以前相对轻松的“打零工”日子,如今已实现创业梦想的邵佳,尽管很繁忙,但干劲分外足。
今年32岁的邵佳,200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宜兴,先后在广告公司打杂工、在培训机构教美术,收入一直不高。今年年初,邵佳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主动报名参加由市人社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创业培训班,在近一个月时间里,完成了创业意识培训、创业计划培训等课程。有了理论的支撑和经验的积累,邵佳迅速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如今,他的广告业务越接越多,公司员工也发展到了5个人。他说:“市里组织的这次创业培训,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为我实现创业梦想奠定了基础。”
其实,像邵佳一样,通过参加我市各级举办的创业培训班,从而实现创业梦想的市民不在少数。近年来,我市以扩大就业为目标,加大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力度。今年以来,市人社局会同团市委、妇联、人武部、残联等单位,实施了“五个一百”创业培训计划。此外,我市还不断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今年不仅举办了职业技能大赛,还先后对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开展了岗前职业技能培训。
面对“最难就业年”,我市还采取多项服务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今年,我市充分利用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的契机,设立毕业生就业咨询窗口,指导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通过举办高技能人才论坛,从政府、企业、院校等不同角度探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同时,还通过寄送《致2013届宜兴籍高校毕业生的公开信》等形式,及时传递我市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此外,我市还积极搭建见习平台,帮助暂未就业的毕业生逐步提升技能水平。
据统计,上半年我市共新增就业岗位16852个,实现就业11655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6.2%和58.3%;培训农村劳动力62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43人。目前,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3%,城乡充分就业率为94.1%,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1.3%。
(张胤 顾乐平/文 丁焕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