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间资本的强势注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已有文化产业单位约1400家,其中90%以上是民营。
自2009年以来,我市江苏中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申乾食品包装有限公司、江苏乐希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民营文化企业共获得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680万元。
目前,我市18家亿元以上文化企业中有17家是民营性质,去年营业总收入达42.5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经济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本报讯 在风景秀丽的龙背山麓,总投资达10亿元的中国宜兴艺术家村正悄然崛起。“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50%,预计今年底可竣工。”投资方江苏东来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承强介绍,艺术家村正式投用后,将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艺术交流平台,构建集创作、展示、交易、旅游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事实上,该项目只是东来集团投身文化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注入文化产业,这一池“春水”也被搅得愈发“活泛”。
恰到好处的“水温”是文化产业吸引民间资本青睐的先决条件。近年来,我市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关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在鼓励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扶持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专业市场发展、培育文化品牌、扶持民办博物馆发展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奖励,并逐年加大扶持力度。今年,由上海社科院和市文广新局共同编制的《宜兴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正在加速推进中,正式出台后将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区域布局、载体建设等方面作详尽的规划和部署,引导民间资本科学合理地进入文化产业。此外,《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也正在拟定中,内容涵盖财政税收、土地使用、融资信贷、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多个环节。次第打开的“绿色通道”,有效激发了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纷纷“试水”文化产业。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已有文化产业单位约1400家,其中90%以上是民营。
民间资本的强势注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为此,除在市级层面给予奖励外,我市每年还遴选一批成长性强、发展前景好的文化企业,帮助其对上争取各项资金扶持。自2009年以来,我市江苏中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申乾食品包装有限公司、江苏乐希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民营文化企业共获得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680万元,去年乐希科技还获得财政部文化产业奖励资金450万元。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鼓励企业以文化为核心,提升产品竞争力。其中,申乾食品包装注重技改扩能,小产品闯出大市场,去年应税销售额超5亿元;兴达文具产品出口至日本、欧洲等地,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文具用品出口商;乐希科技研发“动态密码生成器”,打造集“创、研、产、销”于一体的文化科技产业链。依托科技研发和市场开拓,这批具有较强成长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民营文化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规模化道路上顺利“起航”。目前,我市18家亿元以上文化企业中有17家是民营性质,去年营业总收入达42.5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经济总量的近三分之一。不仅如此,在民营骨干企业的“领航”下,阳羡茶文化生态园、氿龙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吴冠中艺术馆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据了解,今年全市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4个,均为民营资本投资,其中拟建项目2个,在建项目2个。(郑钊 沈旸)
自2009年以来,我市江苏中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申乾食品包装有限公司、江苏乐希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民营文化企业共获得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680万元。
目前,我市18家亿元以上文化企业中有17家是民营性质,去年营业总收入达42.5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经济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本报讯 在风景秀丽的龙背山麓,总投资达10亿元的中国宜兴艺术家村正悄然崛起。“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50%,预计今年底可竣工。”投资方江苏东来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承强介绍,艺术家村正式投用后,将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艺术交流平台,构建集创作、展示、交易、旅游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事实上,该项目只是东来集团投身文化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注入文化产业,这一池“春水”也被搅得愈发“活泛”。
恰到好处的“水温”是文化产业吸引民间资本青睐的先决条件。近年来,我市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关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在鼓励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扶持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专业市场发展、培育文化品牌、扶持民办博物馆发展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奖励,并逐年加大扶持力度。今年,由上海社科院和市文广新局共同编制的《宜兴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正在加速推进中,正式出台后将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区域布局、载体建设等方面作详尽的规划和部署,引导民间资本科学合理地进入文化产业。此外,《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也正在拟定中,内容涵盖财政税收、土地使用、融资信贷、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多个环节。次第打开的“绿色通道”,有效激发了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纷纷“试水”文化产业。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已有文化产业单位约1400家,其中90%以上是民营。
民间资本的强势注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为此,除在市级层面给予奖励外,我市每年还遴选一批成长性强、发展前景好的文化企业,帮助其对上争取各项资金扶持。自2009年以来,我市江苏中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申乾食品包装有限公司、江苏乐希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民营文化企业共获得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680万元,去年乐希科技还获得财政部文化产业奖励资金450万元。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鼓励企业以文化为核心,提升产品竞争力。其中,申乾食品包装注重技改扩能,小产品闯出大市场,去年应税销售额超5亿元;兴达文具产品出口至日本、欧洲等地,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文具用品出口商;乐希科技研发“动态密码生成器”,打造集“创、研、产、销”于一体的文化科技产业链。依托科技研发和市场开拓,这批具有较强成长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民营文化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规模化道路上顺利“起航”。目前,我市18家亿元以上文化企业中有17家是民营性质,去年营业总收入达42.5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经济总量的近三分之一。不仅如此,在民营骨干企业的“领航”下,阳羡茶文化生态园、氿龙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吴冠中艺术馆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据了解,今年全市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4个,均为民营资本投资,其中拟建项目2个,在建项目2个。(郑钊 沈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