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华夏安装第一村访记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杨巷镇黄家村人用勤劳的双手,打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安装梦”,过上了自己的“富”生活。

村道两旁的香樟树,散发出清新的气息;河流蜿蜒如带,波光粼粼下倒映着白墙黑瓦、青青麦田;村委会门口,由中国安装业协会会长李传德书写的“华夏安装第一村”这几个大字遒劲夺目……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杨巷镇黄家村人用勤劳的双手,打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安装梦”,过上了自己的“富”生活。 

  黄家村古称湖墅里,位于杨巷镇西侧。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这里的村民以种田为业,只求温饱。改革开放以来,黄家村人锐意进取。1976年,宜兴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的前身——宜兴县杨巷起重工程队组建,20多位村民以三脚架、葫芦吊等简陋装备,在码头搞装卸起家,进而将业务扩展至建筑安装、工业设备安装。靠着一腔热血,黄家村人带领安装公司挺进了苏锡常,挺进了大上海,进而走向世界,创办了阿联酋安装分公司。“我们村近90%的劳动力都投身于安装业,6000多安装人才遍布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成了出色的技术员、工程师和企业老板。”村委会主任马汝生介绍说,宜兴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已先后获得6个“鲁班奖”、30多个“白玉兰奖”、“扬子杯”等国家、省级工程奖项。该村每年村级收入的60%来源于该安装公司,安装业成了黄家村人致富的“星光产业”,黄家村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华夏安装第一村”。近年来,该村相继荣获宜兴市十强村、无锡市工业明星村、无锡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并先后通过江苏省四星级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的验收。 

  随着老龄化步伐的加快,黄家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900人,占全村人口的25%。如何让老年人的生活得到全面保障,让在外打拼的儿女们没有后顾之忧?2000年,黄家村建起了老年活动室。后来,还给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100元的养老金。村里的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了便民超市、医疗服务站等,其中,理发室对60周岁以上的男性村民和55周岁以上的女性村民免费开放。此外,黄家村的村民还全部免费享有农民大病医疗保险待遇。“我们是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生活设备一应俱全,其他地方哪有这么好的保障。”说起村里的服务设施,今年55岁的村民黄国林显得有些自豪。多年来,该村已实现养老、医疗全覆盖,每年仅为老服务就投入150万元,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扶。 

  村民的生活实现了小康,文化生活怎样才能“富庶”起来呢?对此,黄家村从乡风文明建设抓起,修订《黄家村村规民约》、制作《黄家村荣辱谣》,并发到每家每户,让广大村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同时,黄家村不断投入资金,建设村文体活动室和户外健身运动场,还组建了民间锣鼓队、农民合唱团、特色舞蹈队,引导村民开展健康娱乐活动。日前,近1200平方米的黄家村文化广场建成投用,“现在,村里的各种设施都很完善,活动也很丰富,每到傍晚,林荫道上散步的人、广场上锻炼和跳舞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文化生活也很富足呢。”56岁的马听保乐呵呵地说道。      

(韩佳/文 翟霄帆/摄)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