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葛云泉:头顶烈日送“甘泉”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 葛云泉:头顶烈日送“甘泉” 这几天,连续高温,桶装水的需求量也随之激增。昨天,送水工葛云泉别在腰间的手机响个不停。上午8点多他已经骑着电动三轮车在城区来回了好几趟,身上全湿了。 “我干这行13年了,都是为了生活。”今年55岁,身材矮小但黝黑壮实的葛云泉一边用毛巾擦着汗水,一边笑呵呵地说。他告诉记者,每天早上7点他就出门工作,晚上6点半左右才收工。高温天,要水的客户非常多,他平均每天要送60至80桶水,最多的时候超过100桶。每桶水约20公斤,如此算来他

 葛云泉:头顶烈日送“甘泉”

“葛云泉”

这几天,连续高温,桶装水的需求量也随之激增。昨天,送水工葛云泉别在腰间的手机响个不停。上午8点多他已经骑着电动三轮车在城区来回了好几趟,身上全湿了。

“我干这行13年了,都是为了生活。”今年55岁,身材矮小但黝黑壮实的葛云泉一边用毛巾擦着汗水,一边笑呵呵地说。他告诉记者,每天早上7点他就出门工作,晚上6点半左右才收工。高温天,要水的客户非常多,他平均每天要送60至80桶水,最多的时候超过100桶。每桶水约20公斤,如此算来他每天要扛近两吨水。每送一桶水,无论楼层多高,葛云泉都只拿“提成”一元钱。“多亏两年前买了‘这家伙’,以前蹬三轮一天下来屁股附近常火辣辣的受不了。”葛师傅笑着拍拍面前的三轮电动车说,“年纪大了,过两年干不动了,帮小儿子攒够学费,我就‘功成身退’罢。”

在宜城公安小区,记者(右一)帮葛师傅(左一)把一桶水送上五楼,可扛着水桶走到四楼时,记者就感觉有点吃力,水桶也开始“打晃”,豆大的汗珠不住地往下掉。等记者回到楼下,葛师傅已经送了两桶水,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汗水,他又准备赶往隔壁单位。葛云泉说,城南的客户相对集中,第二批客户的住址则相对分散,楼层高的低的都有,所以上午要抓紧时间多送一些。在宜城卫生小区,葛师傅扛着水桶一边走一边说:“这边必须快!客户说急等着用。这种心情,我能理解。”他说,有时累得爬不动楼梯,只能在转角处稍作休息,然后咬牙继续往上爬。但他并不怕累,真正难过的是一些客户对他们的冷言冷语。“有的客户心急,打了电话恨不得下一秒就把水送到。‘海葵’来的那几天,有人订水,等我送到时家里却又没人了,只能冒雨再把水提回来;还有的人觉得我们干体力活的低人一等。”葛师傅说,“但有的客户很通情达理,也很尊重我们,有时候还叫我们休息一会,或是给我们一个水果或者一支烟,那时候我就特别满足。”

爬到五楼时,葛师傅敲开住户的门,“您好,您要的水。”他来不及享受室内的冷气,径直走向饮水机,熟练地放下肩上的水,取下空水桶,撕开包装,掀开桶盖,顺势拎起水桶稳稳地放在饮水机上…… (正一/文 仇洪生/摄)

【记者手记】

顶着似火骄阳,载着整车的桶装水,穿行于大街小巷,然后手提肩扛把一桶桶“甘泉”送进千家万户,这些送水工无疑是可敬的。采访中,一些送水工向记者倾诉了自己的委屈,譬如送水慢了受指责,到户后却被“放鸽子”……然而,面对这些误解和指责,他们只是朴实地笑笑,表示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平凡的事,也许这是另一种不平凡吧。下次,当他们满脸大汗地敲开大门时,希望你我都能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并向他们说声“辛苦了”。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