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4月27日讯(记者 熊强)浩淼太湖,烟波飘摇。执一素手捧壶入怀中,观晨起朝霞,看落日余晖,好不惬意。太湖的灵气素来被历代文豪称颂,只应了她的秀美和窈窕,多少隽美词句被她收入囊中。在她的西岸处有一小镇坐落于此,名唤丁蜀镇,应著紫砂壶这一名器而扬名中外,这座古镇的底蕴和厚重却绝非是一把紫砂壶可以诉尽,他带著苏东坡的印记开始跟世人娓娓道来。
古南街
手工制作紫砂壶
“松风竹炉,提壶相呼”至今东坡先生和丁蜀的故事还在人们口中代代相传,东坡书院便是东坡先生留给丁蜀人民的一个念想,它安逸地坐落于古镇一隅,白墙黑瓦,铜环朱门无不在对世人诉说著它年代之久远经历之深厚。推门而进,清风送爽,竹影摇晃,眼前仿似还能看见昔年东坡先生在此传道授业解惑之光景,那“似蜀堂”三个大字悬挂于内堂之上,虽为后人题写,但也应了苏老的心意,从东坡先生把丁蜀镇的“独山”改名为“蜀山”起时,这片土地注定跟老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小玄窗,正梳妆,不思量,自难忘。”风吹过,隐约在耳边响起了这句诗文,昔年学生满堂,苏老手持诗文一一解惑之场景这一刻尽显得如此真实。
让人最难以摒弃的莫过于丁蜀镇的古南街,恰逢一阵秋雨飘落,走在青石板的路上,脚踩著石板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雨巷》中写到的姑娘和油纸伞带著一丝淡淡的忧伤。现如今,古南街虽少了往日茶壶交易的辉煌却也添了别一份的韵味,由于这条街上走出徐秀堂、徐汉堂、顾绍培等多位紫砂艺术大师,现如今这里家家户户都在从事紫砂艺术创作,夜晚经过时,那星星点点的灯光,照亮了整条街,更是照亮了整个陶业。还有不得不提的便是古南街对面的码头,这座码头陪伴了古南街好几个世纪,仿佛一对恋人相偎相依,正因有了这座码头,“五朵金花”- 紫砂、均陶、精陶、青瓷、彩陶才得以远销全国各地,变得家喻户晓。如今,码头的使用率虽不如从前那般频繁,但他依然跟古南街紧紧相依,往来船舶的汽笛和灯火仿似映衬了他昔日里的辉煌。
正所谓“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丁蜀的紫砂壶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久经茶水冲泡会变成古玉色,深得人们喜爱。古代烧制紫砂壶必须放入窑内,随著现代科技的进步,窑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可是在丁蜀镇却有一座从明代开始至今还一直在烧制陶瓷品的活窑----“前墅龙窑”。这也是丁蜀镇经历那么多年风吹雨打后唯一剩下的一座活龙窑。称其为龙窑是因为其外形酷似一条黄龙盘踞山头,龙身黄亮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金光闪闪。龙窑现在每月都会烧制一至两次,若是你来的正合时,龙窑正在开工,兴许还能和老窑工聊上几句。
几行字句断断不能将丁蜀镇千年的陶瓷底蕴和秀丽风光与你详尽诉说,若是你对紫砂或是东坡先生的轶事痴迷,丁蜀与你不见不散。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