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蓉,别号林风,江苏省宜兴市川埠潜洛村人,11岁随父蒋鸿泉学艺,1940年由伯父蒋鸿高(燕庭、彦亭)带至上海制作仿古紫砂器,曾为虞家花园设计制作花盆,1947年回到家乡。
蒋蓉
1955 年,蒋蓉参加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创作荷花壶、牡丹壶等,并改革制壶成型工艺,荷花壶在全国陶瓷工业会议上评为特等奖,并为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赶制象真果品 20 套。
蒋蓉象真果品
1956年底,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提升为紫砂成型技术辅导员。
1957年制作佛手壶,尝试注浆工艺制作茶壶,提高工效,满足出口订货需要。
1958年辅导50余名青工学艺,并创作金瓜壶、菱形壶、蒔花盆、南瓜烟缸、大粟杯、竹根等数十品种批量生产。同时还制作了一批精美作品参加各种展览会展出,其中有南瓜壶、荸荠壶、小藕笔架、莲蓬烟缸等。
蒋蓉在授徒
1973年后,历经“文革”的磨难,压抑的陶艺创作又获新生,创作了白藕酒具、枇杷笔架、蛤蟆捕虫水盂、树桩盆等以大自然为造型,饱含生活气息的陶艺作品,深受海内外收藏家的喜爱。
1978 年,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蒋蓉所制白藕酒具、荷花壶受到很高的评价。1981年中国江苏省工艺美术品展示会在日本展出之际,白藕酒具吸引了许多日本高级人员争相购藏。
蒋蓉在制作白藕酒具
1983年,蒋蓉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造型进修班的学习,创作更趋特色,先后有百寿树桩壶、玉兔拜月壶,菊蕊花蝶壶、松果壶、双龙紫砂砚等问世;并多次出国访问和参加紫砂陶展览活动,发表《师法造化、博采众长》的紫砂专论。
蒋蓉陶艺,从美观实用为出发点,以像真手法造型,融合了艺术美感与自然生趣,巧形巧色,惟妙惟肖,精工细作,追求物态肌理质感而变化,赋予人文情趣,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既不雷同于前人,但又不失传统,并以启迪后人。
蒋蓉作品仿效者众多,但差之甚远。凡所作均历数月修整完成,手法奇特,获者视如珍宝,爱不释手,为众人称道。
蒋蓉代表作赏析
1.荷叶蛙声壶
此壶用墨绿泥制作,色泽青中泛蓝,似微风中拂扬之荷叶。整器造型仅以荷叶的组合变化为茗壶,上下两片荷叶覆合成壶身,单口荷叶为盖,嫩荷卷曲成流,荷枝圈成把,造型趋势,比例恰当,生机盎然。平淡的荷叶壶,近乎单调些,蒋蓉自1986年到1987年,足足花了近一年时间反复思考,最后欣然在壶盖上添上一只蛙声四起的青蛙,为夏日荷塘增添声色。这一改动,使得荷叶蛙声壶特别受到人们喜爱。
紫砂塑器自清初开始,风行一时,历代不乏名师大家,现代老艺人裴石民、朱可心以及蒋蓉都各有擅长,作品构思脱俗,制作技巧娴熟。裴以古穆为胜,朱以清秀见长,而蒋蓉则以奇巧为特色,无不引人入胜。
2.牡丹壶
此壶用紫砂泥制作,表面粉饰大红泥、墨绿泥、蛋黄泥等色泥,全器运用多种紫砂工艺技法制作鲜艳的牡丹壶。“天下真花独牡丹”,花形大艳美,雍容华贵,誉为国色天香的花中之王。此壶以大红牡丹花朵为壶身,花蕊侧瓣开出嵌盖,严密规整,天衣无缝。茎顶生花,茎上生叶,茎下接干,分瓣老杆新枝作壶把。“三叉九顶”的牡丹嫩叶成壶嘴。以黄色彩蝶作钮,倍增情趣。
牡丹壶观赏性强,在收藏界一直视作珍品。蒋蓉于 1956年制此牡丹壶,正值陶业社建立初期,英姿勃发,风华正茂时,在上海学到仿古技艺,撷取大自然之美,运用紫砂泥塑形写真,巧色赋神,表达在自己的作品上,从此形成她特有的鲜明艺术特色。
3.佛手壶
此壶样式在清末年间范占、范锦甫制作颇多,各具特色,成为大众欢迎的壶具。有本山绿泥制成娇黄色佛手壶,也有纯紫砂泥制作紫红佛手壶,后来又有双色泥的佛手壶。“佛手”在旧时民间象征多子多福、吉祥宜子,故备受人们喜爱。
蒋蓉所作佛手壶高明之处在于归纳、提高、再创,使其结构生态合理,枝叶布局均匀,且富于美感;强化佛手与壶嘴的结合,参差有致,利于品茗赏壶功能。用本山绿泥制壶身及壶钮,用墨绿泥作盖及把,产生丰富的色泽效果。凡列上品之壶皆贵功巧,蒋蓉此壶尤然,琢毛、枝叶压光,对比鲜明生动,大壶小果,枝折叶卷,情趣横生。
4.白藕酒具
此壶身形似一段白藕,由本山绿泥、墨绿泥为主制作,这是蒋蓉陶艺最有特色的佳作,构思新奇,其巧形塑器,巧色点缀,提炼概括像真,秀丽规整大气,结构合理适用。器身造型为一节藕枝,高脚嫩身,且带藕芽,为插管式倒装酒壶,无盖,主体形态完美。一片莲叶依节卷起作流,另一莲梗贴身为把,造型趁势。脉、刺梗、荷枝均刻划精细入微。尤其是装饰变化,别具一格。
藕衣、藕须、藕芽,皆采撷实物,并运用多种紫砂技巧,雕塑修饰、着色点彩、粉饰洗染、刻线重合,使作品的形象、色泽及表面的纹理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整器以米黄色调为主,给人以明快、清新的艺术感受。此酒壶作于七十年代,一壶十二杯组成,在1978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获得极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