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自号壶叟、老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
程寿珍(1858—1939年),又名陈寿珍,号冰心道人,清咸丰至民国初期的宜兴人,是一位勤劳多产的紫砂壶名家,师承其养父邵友庭,擅长制形体简练的壶式。作品粗犷中有韵味,技艺纯熟。
邵大亨,制壶大家。他在少年时就享有盛名,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宗匠。他的制壶以挥扑见长,尤其在制简练形体,朴实庄重,气势不凡,更突出紫砂艺术质朴典雅的大度气息,他的壶“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他的作品在清代时已被嗜茶者及收藏家视为珍宝,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说。
三人都是制壶巨匠,且留下了很多传世之作,比如景舟制“汉云”、“雪华”、“上新桥”、“僧帽”等,程寿珍制“掇球”、“仿古”、“汉扁”,邵大亨制“大亨德钟壶”、“大亨掇球”、“大亨掇只壶”等早已久负盛名,且历久弥新。那么,三人究竟谁的制壶工艺更精湛呢?
“仿古壶”都是三人的代表作,是光货器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最初为仿鼓,壶体仿照鼓型而作,后人仿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演变为仿古。那就以“仿古壶”作为来进行比对。
邵大亨
仿古壶是清代紫砂巨匠邵大亨所创。
大亨仿古壶,形制堪称完美,气度不凡。造型古雅朴拙,比例协调、结构严谨,线条收放自如,全无俗之匠气,每一根都弥漫着诗书的清香。
以下是大亨仿古壶的两种款式。
▲大亨仿古壶(壶把挂耳垂)
杭州华夏紫砂博物馆藏
▲大亨仿古壶(壶把没有耳垂)
郑州四海壶具博物馆藏
大亨仿古壶,形制堪称完美,造型古雅朴拙,比例协调、结构严谨,线条收放自如,气度不凡。
挂耳垂者,多一份灵动之美,增加整把壶的节奏韵律美感;
直接收束,没有耳垂者,凸显浑朴庄重之美。
▲大亨仿古壶 宜兴陶瓷博物馆藏
大亨仿古壶,风骨卓然,亦如大亨朴直的性情。
顾景舟
▲ 顾景舟 仿古
景舟仿古壶处处俊俏挺拔,通体自然天成。他的仿古壶与大亨仿古壶相比,有人说一个是小生,一个是老生,味道不同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顾景舟在“仿”中创出了属于他的新格局。
成交价:200万
2011年秋季拍卖会
▲顾景舟 座有兰言仿古
成交价:304.75万元人民币
《座有兰言》仿古纪念壶,是顾景舟一生中唯一一次批量做壶。
此壶以民国壶艺名家汪宝根的“一捺底”式为样。壶身正面隶书刻:“座有兰言”。“兰言”即心意相合的言论,心意相合才会有共同语言。出自“庭余草色饶文思,坐有兰言恰素心”。另一面刻“全国省银行第六次座谈会纪念,江苏省农民银行,江苏省银行敬贺”。
成交价:2,875.00万
拍卖公司: 江苏和信(江苏)
这把壶为扁腹形,壶体圆润,短流,圆形壶柄,乳钉形盖。圆圈把匀势而起,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
壶身一面绘有“童叟嬉戏图”,又有陶渊明《归去来辞》中诗句:乐夫天命复奚疑,更添情趣。
先仿鼓后如意,仿鼓如意是在仿鼓的基础做出了意识改变,它也是顾景舟先生较为满意的作品。顾景舟一生曾三次制作「如意仿古壶」。
▲ 顾景舟——40年代「如意仿古壶」
第一次制作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在紫砂行业已经崭露头角的顾老先生参照当时著名紫砂艺人储铭制作的「如意仿古壶」,基本保留原样的风貌。
在壶盖处稍加改动,把原有的嵌盖改为压盖,更富实用性;此外顾老将壶之重心放低,流、把也略微收紧,极具民国特征。
▲ 顾景舟——60年代墨绿「如意仿古壶」
顾老第二次制作该款式砂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
在壶流、把处作了调整,比之前那款适度放开,彰显舒展之美;壶的重心明显提升,清秀、俊美之韵得以体现。
▲顾景舟——80年代「如意仿古壶」
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顾老再次制作「如意仿古壶」这一壶式时,已年过七十。
人生阅历、制作手法、壶艺经验等方面都已步入顶峰时期,故第三次制作的如意仿鼓壶也是顾老的巅峰之作,与前两次创作相比,更趋完美,紫砂器中黄金比例的寓意在此壶中得到了全面的注解,作品儒雅文气,工艺精湛。
在传统仿古扁壶的造型上,加饰如意筋纹,使作品气韵生动。
如意仿古,顶项及腹,骨肉亭匀,壶口沿与壶盖,截成一条圆线,口、盖各占其半,盖子盖上即吻合成一条饱满圆线,无扎实功力者不能为之。
壶的形、神、气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是砂壶中的一件极品。
仿古如意壶的如意纹,寓意着平安如意,和和美美,深受中国人喜爱。唯愿伴君千里,如意常安。
程寿珍
仿古壶是程寿珍晚年所制紫砂壶的代表壶式之一。
仿古壶历代艺人均有制作,但程寿珍所制之壶借鉴了历代仿古壶的优点,做工又好,故成为名品。
▲ 程寿珍制 紫泥仿古壶
2015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440,550 元
程寿珍的仿古壶与其他仿古壶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壶嘴的处理。
其流翘起的弧度,转折非常特别,其流中部弯折上挺,整体较细长,这与其个人风格和制作习惯有关。
程寿珍制紫泥捂灰仿古壶
寿珍仿古带有其鲜明的个人特色,后世多有仿制,皆不得其韵。三位大师做的仿古壶,你更喜欢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