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浙江频道讯 1月30日,以吉祥唐卡、梵云紫砂、水墨佛国为主题的迎春祈福展在杭州恒庐美术馆开幕。提到唐卡,必知其有佛教渊源。而此次展出的国画、紫砂也尽是佛教元素。
《六臂玛哈嘎拉》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在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谦看来,唐卡是了解佛教文化的窗口,唐卡是“笔尖上的修行”。
紫砂爱好者前来观壶
展厅陈列的紫砂壶均是由陶瓷艺术家范泽锋设计制作完成。范泽锋出生于紫砂世家,其祖辈与紫砂的渊源可以追溯至清朝时期。为了能在传承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风格,他于2005年开始,把自己感兴趣的佛教文化融入到紫砂壶的制作当中。
简约素净、泥质细腻、线条优美是展出的紫砂壶的基本印象。其中一只紫砂壶以壶腹钵体为身,托钵修行,范泽锋介绍其既是佛家弟子修炼的起点,又是佛家弟子的终点,故取名“大心灵的智慧”。
范泽锋表示,此次展出的作品是精选这近十年来的成果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共赏。
《不亦乐乎》
相对于展厅内触目可及的唐卡、紫砂壶而言,要找到国画就得更仔细一点才能发现。一方面是国画色彩恬淡,另一方面是展出的画作也并不多,仅有9幅。画家杨德坦言,“这都源于近年来学习了佛教”,把佛教融入到了国画当中,不会去拼命的追逐画作的数量,在作画时也多了一份孩子心性,悠然自得。
杨德指着一副罗汉斜卧于荷瓣之上的画作告诉淘壶人,画名叫做《不亦乐乎》,画中的荷叶就是佛教元素,而要说其精神所在,那更是要数在荷叶不远处的两条鱼,从它们惊羡的眼神中,满满的事对罗汉生活的羡慕。“连自由自在的鱼都羡慕的生活,这也忒自在啦”,杨德感叹,是佛教文化让他的画作注入了舒适的色彩。
据悉,此次参与联展的唐卡有32件,紫砂壶32件,国画9件。展览将于今日起,展至2月5日。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